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5的博文

错误的期待

图片
13042025 粽子主日 《错误的期待》 马太福音21:6-11、路加福音19-28-38 曾健伟牧师 ……………………………………………………………… (心得) 卸下错误的期盼,认清真实的身份:当期待遇见使命 曾健伟牧师的分享,宛如一面古老的明镜,映照出两千年前耶路撒冷百姓对弥赛亚的期盼,也深刻地警醒着今日的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怀揣着对上帝和对自己的“错误期待”。 当耶稣骑着一匹从未负轭的驴驹,带着和平的姿态缓缓走向耶路撒冷时,城门外夹道欢迎的人群,心中涌动的却是对一位政治强人的渴望。他们挥舞着象征胜利的棕榈枝,高喊着“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期待这位“奉主名来的王”能够挥舞铁腕,驱逐罗马的统治,重塑以色列昔日的辉煌。他们的目光,紧紧聚焦在耶稣所能带来的地上的权柄和荣耀,却忽略了他言语间流露出的属灵国度和救赎信息,未能洞悉他眼底那份超越世俗权力的忧伤——“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这何尝不是我们常常重蹈覆辙的错误?罗马铁蹄的轰鸣,如同今日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与困境,在我们心中催生出对一位“有能力的耶稣”的热切期盼,渴望他能满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需求,解决我们眼前的困境,带来物质的丰裕、健康的体魄、顺遂的人生。我们有时会将信仰简化为一种“交换”,我们付出努力,期待上帝给予我们想要的回报,却忽略了他救赎的真谛和属灵国度的永恒价值。当我们的期待仅仅停留在地上的福祉时,便如同将信仰建立在流沙之上,终将失望。 更进一步,牧师的信息也深刻地提醒我,要警惕“误解了自己是谁”。伯法其村头,那匹被拴住的驴驹,其束缚不仅是外在的绳索,更是内在“无人骑过”的自我认知。门徒那句看似简单的“主要用它”,在原文中却是完成时态,预示着这并非临时的征用,而是永恒的命定。如同先知耶利米在母腹中已被分别为圣,这匹驴驹的存在意义早已融入救恩历史的宏伟画卷。 当我们如同这匹驴驹,被世俗的价值观、自我的怀疑所“拴住”,看不到自己真实的价值和潜力时,又怎能回应那来自永恒的呼唤?当它顺服地承载着超越宇宙的荣耀进入圣城时,那些高呼“和散那”的人们,却正被各自的“期待”所牢牢捆绑:宗教领袖囿于僵化的教条,奋锐党人沉溺于革命的幻想,普通百姓则受限于眼前的物质利益。 “主要用它”(The Lord has need of it)的呼唤,如同划破沉寂的闪电,照亮我们生命的真实意义。我们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外在的成就或他人的...

智慧无价

图片
06042025 大斋期第五主日/圣餐礼拜 智慧无价 经文:传道书2:12-26 讲员:黄敬胜牧师 …………………………………………………………………… 感言: 智慧的价值与虚空:在爱中寻得知足 传道书第二章(12-26节)以其冷静而深刻的笔触,审视了人类孜孜以求的智慧及其所带来的价值。牧师信息分享开篇的引言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名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其核心在于点明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地方,往往也伴随着与之对立的负面存在。这似乎暗示了人类社会固有的复杂性和二元性,也为后续对智慧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传道者首先着力“衡量智能”(传道书二12-17)。他承认智慧相较于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智慧使人能够更好地辨别是非,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然而,传道者敏锐地观察到,智慧并非万能。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无论是智慧人还是愚昧人,最终都将面临相同的结局——死亡(传道书2:15-17)。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有见识,最终都无法逃脱生命的终结,都会被后人遗忘。这使得智慧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传道者不禁发出疑问:既然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那么智慧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揭示了智慧的第一个“硬伤”:它无法克服人类共同的命运——死亡。 紧随其后,传道者进入了“不解之思”(传道书二18-23)。他进一步探讨了智慧带来的另一个困境:辛勤劳碌所积累的财富和智慧的成果,最终往往要留给后人。更令人感到困惑和“意难平”的是,这个继承者很可能是愚昧的,无法理解和珍惜前人所付出的努力。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财产的继承或许是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是“正确”的。然而,从情感的角度而言,这对于那些殚精竭虑、运用智慧创造财富的智慧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落和不公。他们付出的心血,最终可能被不肖子孙挥霍殆尽,这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不甘。这种努力与结果之间的错位,以及对未来不可控的深深忧虑,构成了智慧的第二个“硬伤”。 传道书的小结精辟地概括了上述思考:智慧固然具有实用的价值,但其存在两个无法回避的“硬伤”——智慧与愚昧终归于相同的结局(传道书15-17),以及努力与回报之间常常存在的错位,这使得智慧本身并不能带来终极的满足感和永恒的价值(传道书18-23)。正如《虚空中的光芒:从劳碌到安息》一文所言,传道者以锐利的目光审视人生,发现智慧与劳碌竟如日...

专题:清明讲鬼

图片
04.4.25 专题:清明讲鬼 黄敬胜牧师 魔鬼 Devil 邪恶 Evil Devil: Live with Demon Evil is live. Live is evil. 《说文解字》: 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 从ム。 《周礼祭法》: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辞海》: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 ▶原始观念:人死后灵魂从肉体中分离出来变成鬼,回到祖先那里,以超自然力量继续左右人间,所以,鬼是人的延续。 ▶将人的特征投射到鬼身上,通过人认识鬼。 ▶“鬼字从人”:人鬼实质相同。 ▶魂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鬼文化观念发展的原始阶段一 >万物有灵的崇拜。 >万物有灵=万物皆神 >古代“鬼神”合称。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 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 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 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人神日鬼,天神日神 ▶“鬼”的诠释 >人死>鬼> ▶1、善鬼——>神(美好、善良) ▶2、恶鬼——>鬼(丑陋、凶恶) ▶鬼的形象--画鬼何难? ▶韩非子:“画鬼容易画马难” 鬼的原型 1、死人说。 2、异族丑人说。 3、类人动物说。 4、骷髅说。 5、 魅头神像说。 撒旦的来源 *撒但Satan;希伯来文: *对头:由里面产生的敌人。 *希腊文 Diabolos --> Devil污蔑者。 *原是神在创世前所创造的天使。 *背叛败坏以前的地位高贵。 *原是受造而受膏的基路伯。 *原是为神所派管理原始的宇宙。 撒但的背叛 *原因:撒但因心里骄傲而背叛神。 因关注自己的美丽而骄傲。在乎自己的荣光而败坏。 *目的:圣经记载撒旦背叛神的目的和动机是高举自己,与地位、权能、野心等有关, 至终想与神同等,受人敬拜。 背叛时五次说“我要”(赛十四13-14) 1、我要升到天上:地位。 2、我要高举我的宝座权能。 3、我要坐在聚会山上;名份。 4、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欲望。 5、我要与至上者同等:野心。 撒但背叛的过程: 1、撒但手下三分一之的天使, 跟随他背叛神,成了空中的邪灵。 (启十二4、9,星代表使者)。 2、当时地上的活类也参与背叛, 后来成了地上和海中的污鬼邪灵。  撒但国度的组织 1、撒但自己———启十二9 “撒但”:旧约有35次,新约38次。 ...

悲伤者有福了

图片
经文:悲伤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马太福音5:4,德文经文直译)  拥抱破碎,寻得安慰:耶稣第二福的深刻启示,耶稣的第二道祝福——“悲伤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在追逐即时满足的现代社会中显得格外引人深思。 世俗价值观往往将悲伤视为软弱的象征,鼓励人们逃避负面情绪,追求表面的快乐。 然而,耶稣的这句看似悖论的话语,却揭示了悲伤并非人生的诅咒,反而是通往更深层次幸福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看似一切皆可拥有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在物质和成就的追逐中迷失,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那些专注于功名利禄的人,常常在失去重要事物时才幡然醒悟,发现自己用拥有的换取了更多所缺乏的。 人生的本质在于其局限性,我们无法同时拥有所有渴望之物。 那些怀揣美好理想的人,也终将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发现自己与理想中的自我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正如齐克果所言,我们常常会悲伤地面对那个“可能成为的自己”。  在一个力求抹平一切负面情绪的社会氛围中,悲伤的人常常感到格格不入。 失去挚爱仿佛被剥夺了悲伤的权利,任何情绪的流露都可能引来旁人的不适甚至疏远。 人们不愿与悲伤产生关联,仿佛它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使得悲伤者倍感孤立,无法坦诚地面对内心的痛苦。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背负着“不曾真正活过”的隐痛。 他们选择逃避面对童年的匮乏、情感的缺失,因为那会触及难以承受的伤口。 他们试图通过外在的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却发现内心愈发空洞,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 直到某一天,他们才惊觉自己从未真正活过,与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连接,因为他们害怕一旦触及那份深藏的痛苦便会崩溃。  在这样的困境中,人们内心深处渴望一种真实的生活,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允许悲伤的存在。 他们渴望在充满失落的严酷现实中,依然能够体验到丰盛的生命。 他们渴望正视自身的有限,却又憧憬无限的幸福。 他们认为这需要超越悲伤,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  耶稣的第二道祝福,正是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人类困境。 它并非仅仅指向失去亲人所带来的悲痛,更涵盖了为失去的童年、破灭的理想、逝去的爱情以及未曾实现的自我而产生的深沉哀伤。 恰当的哀悼逝者,以及为生命中的各种失落而悲伤,对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哀悼会导致“悲伤之病”,使人陷入无尽的怨恨和自责,最终走向“更...

从失落的生命里, 看见神的爱

图片
30032026 从失落的生命里, 看见神的爱惜。 经文:約拿书4:9-11 杨正治牧师 一、人需救恩,因为生命失落。 生命迷失和堕落, 没有盼望和平安, 充满罪恶和灭亡。 √ 第一章,船主和水手因为迷失而从没有平安,神拯救迷失的外邦人。 √约拿因为落水失去盼望的约拿,神安排一条大鱼吞下约拿,拯救约拿。 √ 第二章,约拿在鱼腹中向耶和华———他的神祷告。 √约拿宣告说:“救恩出于耶和华”。 √ 第三章,约拿简化信息和缩短传道的工作, 神却使用简化的信息令迷失的尼尼微城信服神,全国上下回转离开恶道。神拯救尼尼微城。 √ 第四章,神教导迷失的约拿, 要打破他的传统框架思维。传统框架:「惟犹太人配得救恩, 尼尼微恶人不配, 而且神的公义和审判要彰显在尼尼微城的恶人。」 √ 第四章也安排了蓖麻,虫子和东风。约拿因为蓖麻为他挡风遮太阳,约拿就喜悦这一棵有毒的蓖麻。后来神安排了虫子咬这棵蓖麻,蓖麻枯干了。约拿愤愤不平到求死。 【拿4:9-11】 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 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 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 第四章,神教导迷失的约拿,要打破他的传统框架思维。神再次更新改变约拿,约拿谦卑自己把神的管教与不堪回首的过去记录在约拿书中。 90年代,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是一只秃鹰等待一个饥饿的小女孩死去,并以她的尸体为食。 1994年普立兹新闻摄影奖颁给凯文卡特(Kevin Carter),他得奖的作品是在苏丹大饥荒中拍到的。 照片里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小女孩, 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她的身后站着一只秃应」。 ·他回答说:“拍完这张照片我就等不及要走了, 因为我要赶飞机...” ·来电者说:“我告诉你那天有两只秃鹰。另一只拥有照相机。” 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拍摄,却没有时间去挽救女孩的生命。 他被称为“踩着小女孩的生命痛苦而成名”的“冷血之人”。 反思: 1.我们是那第二秃鹰吗?还是我们致力于活出神的爱惜,去触摸别人的生命? 2.求主赐我们有属灵的洞察力,可以察觉失落的生命。 二、神的爱惜犹如救恩临到。 第一章,救恩临到船长和水手(外邦人)。 第二章,救恩临到掉进海水的约拿。 第三章,救恩临到尼尼微全城...

异教通婚

图片
异教通婚,即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婚姻,是一个涉及信仰、法律、文化和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马来西亚等多元文化社会,伊斯兰教的特殊法律地位,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伊斯兰教的特殊性与皈依的影响 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根据伊斯兰教法,穆斯林女性只能与穆斯林男性结婚,而非穆斯林若要与穆斯林结婚,通常需要皈依伊斯兰教。皈依伊斯兰教不仅是一个宗教仪式,更带来法律和生活上的重大改变:  ~ 身份转变: 在国民登记局和宗教局注册为穆斯林,获得新的身份证,信仰栏注明“伊斯兰教”,并且必需要更改姓名。  ~ 遵守伊斯兰法律: 必须遵守马来西亚各州的伊斯兰法律,包括日常生活、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 子女归属: 未满18岁的子女自动成为穆斯林。  ~ 脱离信仰的限制: 在马来西亚,脱离伊斯兰教可能会面临法律制裁。  ~ 遗产继承与丧葬: 离世后,非穆斯林家人无法继承遗产,必须以伊斯兰仪式安葬。 异教通婚的挑战与后果 异教通婚可能带来诸多挑战和后果:  ~ 法律冲突: 民事法庭和伊斯兰法庭在处理婚姻和家庭事务时,可能产生冲突。  ~ 文化差异: 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家庭,在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 家庭关系: 异教通婚可能导致与原生家庭关系的疏远。  ~ 子女教育: 子女的宗教教育和文化认同可能成为家庭矛盾。  ~ 遗产继承: 穆斯林配偶去世后,非穆斯林家庭成员在遗产继承方面可能面临法律障碍。 伊斯兰教的宣教策略与基督教的观点 伊斯兰教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包括通过婚姻促进信仰扩展。基督教《圣经》强调婚姻的神圣性,主张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关系,并提醒信徒不要与非信徒“同负一轭”(《哥林多后书》6:14)。 给基督徒的建议  ~ 在考虑异教通婚之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彼此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法律规定。  ~ 尊重彼此的信仰和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避免冲突。   ~ 与教会领袖牧者、家庭成员和专业人士沟通,寻求指导。  ~ 基督徒在选择配偶时,应以信仰为重,寻找属灵上契合的伴侣。  ~ 坚定信仰,清楚自身信仰立场,避免因感情而妥协信仰。  ~ 寻求属灵指导,与牧师、教会领袖...

从“我”到“我们”!

图片
从“我”到“我们”! 经文:加拉太书2:1-10 讲员:曾健伟牧师 1.有智慧的沟通 是达到合一的必备条件 新译本 V1-V2:过了十四年,我再次上耶路撒冷去,这次是和巴拿巴,并且带着提多一同去的。我是顺从启示去的;在那里我对他们说明我在外族人中所传的福音,私下讲了给那些有名望的人听,免得我从前或现在都白跑了。 *说明=沟通 *私下先达成共识 *避免白费功夫 为了促进合一,你可以做什么? 2.合一是建立在福音的基础上, 却不是出于人的影响力。 新译本 V6:至于那些被认为有名望的人(无论他们从前怎么样,都与我无关;神不以外貌取人),他们并没有给我增加什么。 *有名望的人.... # 不被人所影响 福音的权威/福音的完整性呼召 "what they were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added nothing to me" *神不以外貌取人 神不偏待人 "God shows no partially" 3.合一绝对少不了圣灵的动工, 以及人的顺服。 新译本 V7-V10:反而因为看见我受托传福音给没有受割礼的人,就像彼得受托传福音给受割礼的人一样,(因为运行在彼得里面,使他作受割礼者的使徒的那一位,也运行在我里面,使我作外族人的使徒,) 又知道我蒙了神的恩,那几位被誉为柱石的雅各、矶法和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伸出右手互相许诺,我们要到外族人那里去传福音,他们要到受割礼的人那里去传福音; 只是要我们记念穷人, 这本来也是我一向热心作的。 *看见 圣灵的工作 "worked through Peter" "worked also through me" *伸出右手互相许诺 接纳和认可 "they gave the right hand of fellowship to" *只是要我们记念穷人, 这本来也是我一向热心作的。 共同的异象 "remember the poor & I was eager to do" …………………………………………………………………… (心得) 从“我”到“我们”:福音合一的智慧与挑战 加拉太书 2:1-10 记录了保罗与耶路撒冷教会领袖的一次关键会面。这次会面不仅确立了保罗的...

你当警醒迎主( 13)

图片
16032025 你当警醒迎主( 13) 哥林多前书3:10-15、启示录 20:11-15 邱智祥牧师 大结局=基督审判台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一)主的再来 1.再来的预言 2.再來的地點 3.再來的時間 4.(二)主再来的预兆 1. 宗教 2. 政治、军事 3. 经济 4. 自然环境 5. 福音传播 6. 科学知识增长 7. 以色列复国 8.圣殿的建立 9. 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 10. 外邦人的日子 (三)敌基督 (四)假先知 (五)歌革之战 (六)教会被提 (七)基督审判台 (八)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一)基督的审判台基督审判台是审判信徒的地方 1. 审判的必要信徒要按各人所行受审(林后5:10) 2. 审判的时间被提之后,千禧年之前 ~ 地上有七年大灾难 ~ 天上有信徒的审判 3. 审判的内容 (1)生活要受审判凡人所说的闲话,句句供出来。太12:36 (2)工作要受审判救恩已完成,拯救仍进行。可16:15-16 *有人工作只求上帝喜悦-金、银、宝石 *有人工作只喜欢凭血气-草、木、禾秸 4. 审判的结果 同样得救,同样被提,结局不同有人得主的称赞,而荣耀有人却被主责罚,而羞辱 *未信者,应反省,悔改求告主名。 *已信者,应反省、省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是金、银、宝石,或是草、木、禾秸。 (二)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启20:7-15 1. 撒旦被释放v7 (1)撒但的性质不改变 ~ 无底坑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 撒但经过被囚一千年,理应痛心,悔改前非, 然而释放后,岂再诱惑世人, 一心背叛,敌对上帝。 (2).人再受撒但的试探 ~ 一千年标准环境生活, 无忧无虑,丰富安定。 ~ 人虽虔诚敬拜,事奉, 但不都出於诚心。 ~ 一经试验就失败,证明人心的恶性,平安优异的生活, 不能改变人性。 2. 列国受迷惑及结局 v8-10 *迷惑的列国:歌革.玛各--代表地上不敬拜上帝的国 *攻击的对象:圣徒的营--圣地 *蒙爱的城--耶路撒冷 *背叛的结局:地狱的火湖 *地狱的痛苦: (1)是硫磺的火湖 (2)是昼夜受痛苦 (3)是永远受痛苦 3. 最后的审判-白色大宝座 启2011-15 (1)施行审判者 v11 「父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约5:21-22 白色大宝座-白色表明圣洁,公义意为审判是圣洁、公义 (2)施行审判的对象 v12 *无论大小 - 不分阶级 *不分男女老幼 *不...

生命的更新

图片
09032025 大斋期第一主日/少年主日 生命的更新 罗马书 12:1-2 苏子恒传道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罗马书 12:1-2) 为什么是要把身体献上呢? 要怎样献上呢? 这个事奉指的是什么呢? 怎样叫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呢? 心意要如何更新呢? 在不了解圣经的情况下放任自己的思想去推测, 可能会抓不到圣经中非常重要的信息。 先了解理论,再谈实践。 罗马书1章-11章(理论)、12章-16章(实践) 罗马书1-11章大纲 人类的罪恶(罗1:18-32) 上帝的公义审判(罗2:1-16) 犹太人与律法(罗2:17-3:8) 没有义人(罗3:9-20) 因信称义(罗3:21-31) 亚伯拉罕的榜样(罗4:1-12) 应许因信而实现(罗4:13-25) 因信称义的福(罗5:1-11) 亚当和基督(罗5:12-21) 对罪死,在基督里活(罗6:1-14) 义的奴仆(罗6:15-23) 律法的约束力(罗7:1-6) 律法与罪的关系(罗7:7-13) 灵与肉的交战(罗7:14-25) 在圣灵里的生活(罗8:1-17) 将来的荣耀(罗8:18-30) 不能隔绝的爱(罗8:31-39) 上帝拣选以色列人(罗9:1-18) 上帝的愤怒与怜悯(罗9:19-29) 以色列人和福音(罗9:30-10:4) 求告主名的必定得救(罗10:5-21) 以色列的余民(罗11:1-10) 外邦人得救(罗11:11-24) 全以色列都将得救(罗11:25-36) 学习福音 了解福音 经历生命的更新 确定自己是重生得救的人 有着胜过一切患难的信心 少年人~~考不好没关系,我的主已经复活了, 也正在为我预备将来的地方, 我就继续加油,成为一名忠心的基督徒学生,耐心地等候祂再来。 父母必须在孩子身边为耶稣作见证 将身体献上+心意更新=基督徒得对付自己的身体和心,才能经历更新的生命,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罗马书 12:1)=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 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罗9:4)=...

基础神学

图片
09032025 《基础神学》课程 ·第一课:何谓神学 *神学=学神 *Theology: Theo+Logos *神学:神+科学或教义式的研究 *有关神的教义或者对神的研究。 *阿奎那(Thomas Aquinas):神学是总体的科学,这科学把一切事情都放在上帝观点之下去看,这些事情包括论及和涉及上帝本身。 *查尔斯·贺智(Charles Hodge):神学是神圣的启示,是有”关神本质和我们与他之间关系的科学事实。 *威廉姆·阿穆斯(William Ames):神學的中心是「為神而活的教義或教導」。 *約翰·傅瑞姆(John Frame):神學是“人將神的話語應用在人生的每一個層面中。” *神学的两个角度或路线: 1、为学术取向, 2、为人生取向。 *一个对神学有许多知识和认知的人就是好的神学家。 *好的神学家未必是好人。 首要目标 *做神学的原因与作基督徒做一切事情的原因是一模一样:荣耀上帝和永远以祂为乐。 1、正确的教义 2、正确的行为 3、正确的情感  *神学包括宣道、传福音、护教学、敬拜、社会服务、 辅导学或讲道学。 *理论化或抽象化的主题:救恩论Soteriology、教会论Ecclesi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y、 圣灵论Pneumatology、基督论Christology、神论 Theology Proper、末世论Eschatology;  *圣经神学(圣经记录的救赎历史)、系统神学(圣经教导的逻辑安排)、历史神学(教会历史的教义发展) 及释经学/解经学。 神的启示 *定义:圣经是上帝赐予祂子民特殊启示的书面形式,包括了旧约和新约,为他们提供持久、永恒的见证,圣灵通过它将圣徒与复活升天的基督联合在了一起。 *罗马书1:20)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一般启示 *从造物主到救主:特殊启示 *4%神的启示方式:默示 ——————————————————————— 心得 基础神学 第一课:何谓神学 “神学”(Th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theologia”,意为“关于神的言论”或“对神的研究”。它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旨在探索和理解神圣的奥秘,以及神与世界、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基督教传统中,神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信仰的系统化阐释,更是指导信徒生活实践的指南。 何谓神学:多重...

摩西蒙召

图片
出埃及记3章-4章(查经笔录心得) 摩西蒙召从“我不能”到“神能”:摩西蒙召的启示 在出埃及记的开篇,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牧羊人摩西,在何烈山的荆棘丛中,遇见了那燃烧的荆棘,听见了来自神的呼召。这个呼召,不是对一个英雄的邀请,而是对一个充满疑惑和自我否定的普通人的召唤。 摩西的回应,充满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疑虑和借口。他质疑自己的身份:“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出3:11)他困惑于神的身份:“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出3:13)他缺乏自信:“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出4:1)他感到自卑:“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4:10) 这些“我不能”,何尝不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心声?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拒绝承担责任,拒绝回应神的呼召。然而,神的回答,却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 神对摩西说:“我必与你同在。”(出3:12)这简单的应许,是战胜一切恐惧的良药。神告诉摩西,祂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祂是那位超越一切限制的上帝。神赐予摩西行神迹的能力,手杖变蛇、手长大麻风、水变血,这些都是神大能的彰显,为了是让摩西和以色列人相信。神也为摩西预备了亚伦,作为他的代言人,解决了摩西口才的难题。 摩西的经历告诉我们,神的呼召,不是基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基于祂的恩典和信实。祂不在乎我们有多么完美,只在乎我们是否愿意顺服。当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我不能”,转而信靠神的“我能”,我们就能经历神的大能,成就祂的旨意。 生活转化:  * 从“我行”到“我不行”再到“神能”: 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才能经历神的无限。  * 全然信靠顺服神的呼召: 不因自己的软弱而退缩,而是凭信心向前。  * 带着敬畏的态度朝见圣洁的神: 明白神的圣洁和威严,才能更加谦卑顺服。 我们的神:  * 圣洁的神: 祂是圣洁的,配得我们敬畏和尊崇。  * 呼召人事奉的神: 祂呼召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优秀,而是因为祂爱我们。  * 拯救人脱离苦难的神: 祂是拯救者,祂要将我们从一切困境中拯救出来。  * 给人能力解决问题的神: 祂是全能的,祂能赐给我们力量,解决一切难题。 让我们学习摩西,放下自己的“我不能”,回应神的呼召,经历祂的大能,成为祂合用的器皿。 ...

大斋期第三天

图片
大斋期第三天,我正努力禁食一餐,与美食做着艰难的斗争。老妈心心念念的猪油渣光饼,那香气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把我馋哭。今天路过市区,意外发现了这“罪恶”的源头,果断买下。为了避免自己“晚节不保”,回去郊区工厂路上,经过老婆的办公室,我机智地把这份“甜蜜的负担”交给了老婆,让她替我“保管”。毕竟,美食当前,谁能保证自己不“失足”呢?

假装

圣灰星期三 ​笔录和心得 ​ ​《以赛亚书》58:1-12揭示了信仰的真谛:真正的虔诚并非外在的宗教仪式,而是内在道德的体现。经文中的以色列人身披麻衣,禁食祷告,却压榨工人,捆绑饥饿者,他们的虔诚是虚伪的假象。 先知以赛亚指出,真正的禁食是打开心灵的粮仓,解除不公的重轭,将食物分享给饥饿者,接待无家可归的穷人,为赤身者提供遮蔽。 真正的虔诚体现在三个方面:对邻舍的态度,对自身的反省,对神的真心敬畏。律法的本质是爱,我们应将信仰融入实际行动,关爱周围的环境和人们。 信仰不是自我陶醉的狂热,而是将圣殿的台阶转变为医治世界的阶梯。当我们不再用宗教装点门面,而是让爱成为呼吸的节奏,荒芜的废墟上将绽放出永恒的生命力。 ​

假装

图片
05032025圣灰礼拜 假装 以赛亚书 58:1-12 黄敬胜牧师 一、前言:道德的要求 *道德是信仰和生活的规范以及真正的虔诚,也就是说虔诚必须表达在道德上,因此只有能产生道德结果的虔诚才可以被接受。 二、禁食的真相 *拘泥于宗教仪式,活在三重罪里: .得罪邻人 .得罪自己 .得罪耶和华 宗教形式主义是种假装: 1、寻求神流于表面, 强逼神成就自私的欲望。 2、习惯性的信仰生活, 成为灵性麻痹。 3、信仰价值观混乱, 以宗教条规约束人。 三、真正的虔诚 1、表现在对邻舍的态度上。 2、表现在自己身上。 3、对耶和华的虔诚。 禁食就是 1、服侍人 2、服侍神 四、结论:被掳的傻子 *律法的本意:爱——道德实质的要求。 *请关爱你周围的环境和人事。 不要只停留在一个神圣的身份上, 而不去做一个神圣的人和神圣的事。 --------------------------------- 心得 《假装》 以赛亚书 58:1-12 以赛亚书 58:1-12,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信仰的真谛——它绝非外在的宗教仪式,而是内在道德的真实体现。道德是信仰与生活的准绳,真正的虔诚,必须在道德层面得到深刻的彰显。 经文中的以色列人,身披麻衣,禁食祷告,却用锁链捆绑饥饿者,压榨工人。他们的虔诚,不过是装点门面的虚伪,是欺骗神,也欺骗自己的假象。他们拘泥于宗教形式,却深陷得罪邻里、伤害自身、得罪耶和华神的三重罪恶之中。他们寻求神,只是流于表面,强迫神满足其私欲,习惯性的信仰生活使他们灵性麻痹,信仰价值观混乱,并以宗教条规束缚他人。 先知以赛亚尖锐地指出,真正的禁食,不是肉体的空虚,而是打开心灵的粮仓。当我们卸下宗教的外衣,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圣殿金顶的光芒,更是邻舍眼中的泪光。被债务压弯的脊背,比任何教堂的穹顶都更接近天堂;孤儿寡母的叹息,比任何管风琴的共鸣都更能触动神的心灵。 真正的虔诚,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邻舍的态度,即解除不公的重轭,将食物分享给饥饿者,接待无家可归的穷人,为赤身者提供遮蔽;其次,是对自身,即反省内心,忏悔罪过;最后,是对神的虔诚,即真心敬畏神,顺服神的旨意。 真正的禁食,既是服侍人,也是服侍神。律法的本质是爱,是道德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神圣的身份上,而不去践行神圣的言行。我们应关爱周围的环境和人们,将信仰融入实际行动中。 信仰的本质...

灵修的时间与地点

图片
灵修的时间与地点 灵修需要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可以选择自己房间、家人休息时段,或者其他安静的角落。同时,固定灵修时间,有助于我们养成习惯,克服惰性,更好地与神相交。 灵修的步骤 建议可以用「四个五分钟」进行灵修:  * 安静预备(5分钟):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心情,预备好与神相交。  * 小声读经(5分钟): 选择一段经文,小声朗读,体会经文的含义。  * 默想经文(5分钟): 思考经文的重点,对神有何新的认识,对自己有何提醒。  * 回应神(5分钟): 为自己所领受的向神祷告,并立志付诸行动。

《划向灵命深处》主题:神啊! 圣经到底在说什么?信仰讲座我的心得体会

图片
(21/2/25)信仰讲座《划向灵命深处》  主题:神啊! 圣经到底在说什么?  讲员:荘逸宏牧师(台湾校园出版社社长)  灵修默想  哇!又来了!  *一定又是那一套,什么灵修很重要啦!一日不灵修就诸事不遂、灵命不好……………………  *灵修是修练灵力吗? 生活这么忙,怎么可能拨出时间呢?  灵修生活~与身相处  为什么要灵修?  *我们基督徒信仰的对象,不是一套教义、理论,而是曾经成为人的上帝;祂爱我们,为我们受苦、受死而成就救恩。  *1. 因认识救恩而爱祂,因爱祂而更想认识祂, 这就是「灵修」。   *2. 灵修首先是一种关系,是与天父的相会, 透过读圣经更多认识祂,因着认识祂,而更爱祂、顺服祂。  *3. 灵修乃为了维持与神关系的正常化而非建立关系;亦即常在祂里面,以神为中心。  *4. 灵修使我们的灵命进深;灵命是和神互动并有发展进程的关系,非客观对神的知识; 是神和人在相遇相交中带来的生命成长动力, 非单向追求。  向耶稣学灵修  *马可福音-32-39  *何时?天未亮时刻  *何地?旷野  *为了什么?以神独处,成为生命的优先  向保罗学灵修  *使徒行传二十:13-16  *何地?走在陆地上  *方式?行走祷告  *为了什么?  向但以理学灵修  *但以理书六章10节  *何地?自己家里窗户旁  *何时?一日三次  怎么灵修?  内容、材料  *聆听主的话,当然就要读圣经,建议初信者先从福音书,如马太、马可开始,每次读一小段即可, 灵修重点在认识主、亲近主,而不是获得圣经的知识。  *若觉得直接读圣经还有困难,也可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30天马可福音灵修材料》、《30天以弗所书灵修材料》、《每日活水》灵修月刊  时间  *需要一个清静独处的时间,以精神好、能专心为原则。  *但是最好能固定时间,养成习惯才好克服惰性。 刚开始每次约20-30分钟即可,之后可以慢慢延长至一小时。  地点 ...

信仰讲座《划向灵命深处》主题:神啊! 圣经到底在说什么?

图片
(21/2/25)信仰讲座《划向灵命深处》  主题:神啊! 圣经到底在说什么?  讲员:荘逸宏牧师(台湾校园出版社社长)  灵修默想  哇!又来了!  *一定又是那一套,什么灵修很重要啦!一日不灵修就诸事不遂、灵命不好……………………  *灵修是修练灵力吗? 生活这么忙,怎么可能拨出时间呢?  灵修生活~与身相处  为什么要灵修?  *我们基督徒信仰的对象,不是一套教义、理论,而是曾经成为人的上帝;祂爱我们,为我们受苦、受死而成就救恩。  *1. 因认识救恩而爱祂,因爱祂而更想认识祂, 这就是「灵修」。   *2. 灵修首先是一种关系,是与天父的相会, 透过读圣经更多认识祂,因着认识祂,而更爱祂、顺服祂。  *3. 灵修乃为了维持与神关系的正常化而非建立关系;亦即常在祂里面,以神为中心。  *4. 灵修使我们的灵命进深;灵命是和神互动并有发展进程的关系,非客观对神的知识; 是神和人在相遇相交中带来的生命成长动力, 非单向追求。  向耶稣学灵修  *马可福音-32-39  *何时?天未亮时刻  *何地?旷野  *为了什么?以神独处,成为生命的优先  向保罗学灵修  *使徒行传二十:13-16  *何地?走在陆地上  *方式?行走祷告  *为了什么?  向但以理学灵修  *但以理书六章10节  *何地?自己家里窗户旁  *何时?一日三次  怎么灵修?  内容、材料  *聆听主的话,当然就要读圣经,建议初信者先从福音书,如马太、马可开始,每次读一小段即可, 灵修重点在认识主、亲近主,而不是获得圣经的知识。  *若觉得直接读圣经还有困难,也可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30天马可福音灵修材料》、《30天以弗所书灵修材料》、《每日活水》灵修月刊  时间  *需要一个清静独处的时间,以精神好、能专心为原则。  *但是最好能固定时间,养成习惯才好克服惰性。 刚开始每次约20-30分钟即可,之后可以慢慢延长至一小时。  地点 ...

探讨大马逐渐老龄化半数工人无退休保障

图片
整理书桌再看回卫理报的这篇关于EPF,看了几遍还是一知半解又知之其少....。 把它缩短下,不知会否触犯作者的知识产权。 马来西亚老龄化危机与EPF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重构路径探索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下的社会转型压力 马来西亚正经历显著的人口结构转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预计在2035年达到15%,较2020年的7%实现倍增。这一转变速度远超发达国家历史进程——法国完成相同比例增长耗时115年,而马来西亚仅需25年。人口转型与现行退休保障制度间的结构性矛盾正形成三重压力:劳动力供给萎缩、社会保障支出激增、代际财富转移失衡。 二、EPF制度的双重效应分析 作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养老基金,雇员公积金(Employees Provident Fund)管理着超过1万亿零吉资产,其55年5.35%的年均回报率彰显专业投资能力。但制度缺陷在老龄化背景下日益凸显: 1. 覆盖结构失衡:680万劳动者(占劳动人口40%)未纳入保障体系,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真空化 2. 储蓄深度不足:54%会员退休储蓄不足5万零吉,仅能维持5年基础生活支出 3. 制度刚性缺失:过去十年累计提前支取达810亿零吉,占当前总资产8.1% 4. 参数设计滞后:62岁法定退休年龄与78.4岁人均寿命形成16.4年保障缺口期 三、多维驱动因素与系统性风险 人口转变的背后是生育率(1.7)与预期寿命(76.9→78.4)的"剪刀差"效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模型显示,若维持现有制度,EPF储备金将在2045年出现偿付危机。更深层的制度困境体现在: - 非缴费型养老金缺位,35%老龄人口完全依赖家庭供养 - 缴费基准固化,现行11%雇员缴费率较新加坡低9个百分点 - 再分配机制缺失,基尼系数在退休群体中高达0.42 四、多层次改革框架构建 基于世界银行"五支柱"养老金模型,建议实施三维改革: (一)制度参数优化 1. 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缴费率与预期寿命、通胀率的指数化联动模型 2. 弹性退休制度:推行62-70岁渐进式退休方案,配套就业激励政策 3. 支取管制:设立"基础保障账户+弹性投资账户"的双层管理架构 (二)体系结构创新 1. 零工经济参保计划:推行平台经济定额缴费制度,政府配比补贴20% 2. 国民基础年金:...

越活越假好累哦!

图片
打开自己超过半年没有开过的部落格 ,看到去年在医院发的最后一篇文章。 去年六月在政府医院等待手术时,为了减压就从教会的 youtube将台湾牧师讲的道全部打出来,现在看回自己都有点怀疑自己,以下是整理后的文章。 2024年6月2日,我参加了诗巫西教区在砂拉越科技大学举行的联合崇拜暨圣餐礼拜。 崇拜开始时,柳牧师表示,他非常荣幸能参与此次联合主日崇拜。他感慨地说,看到这么多来自各地的弟兄姐妹,尤其是众多年轻人,让他觉得这是华人基督教界少有的大型联合崇拜。他邀请大家为自己献上热烈掌声。 牧师引用《马太福音》第六章,讲述当时犹太社会中,人们认为敬虔者需通过三种方式展现信仰:施舍、祷告和禁食。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认为,只要完成这三件事,无论私底下的生活如何,他们都会被视为敬虔之人。然而,耶稣在《马太福音》6:2-4中提醒我们,若信仰只是表面的行为,最终会变得虚假,甚至只剩下形式化的敬拜。 为何信仰会变得空洞? 我们可以从耶稣的教导中归纳出三点: 行为的动机:耶稣在三段经文中都强调了类似的结构——“你在做某事时……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故意做给人看……正确的做法应是……”例如,施舍时左手不要让右手知道,祷告时要进入内屋,禁食时要避免故意表现出痛苦。这表明,我们的信仰行为应出于内心,而非博取他人认可。 避免形式主义:很多基督徒起初对信仰充满热忱,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敬拜逐渐流于形式,只是例行公事。牧师分享了他的童年经历,他的父母是牧师和师母,然而在家里常有争吵。即便如此,他们接到教会电话时,仍能瞬间转换态度,表现出温和慈爱的一面。这种长期的“切换”,让人分不清真实的信仰与外在的伪装。 建立与神的亲密关系:耶稣教导我们要“关上门,进入内屋祷告”,强调与神独处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只在公众场合展现信仰,却未在暗中建立与神的关系,信仰最终会流于表面,失去真实的根基。 如何保持真实的信仰? 真实地面对神:我们不能戴着面具生活,信仰不应是舞台表演,而应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旧约要求人们昼夜思想神的话,但到了新约,很多人仅把信仰变成外在的装饰,而非内心的默想。 培养内室生活:经文提醒我们,天父在暗中查看,真正的信仰不是表面的敬拜,而是内心与神的连结。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默默行善时,比在公众场合炫耀时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样,我们在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