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赞美培训会
敬拜的本质:生命的全方位流露
廖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敬拜从生活开始,生活从敬拜开始。” 这打破了传统观念中敬拜仅限于礼拜堂的局限。她引用圣经教导“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强调真正的敬拜是“努力活出一个敬拜的人生”。敬拜不应只停留在头脑层面,而是要将对上帝的情感通过语言、音乐或肢体动作等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敬拜的目的有三重维度:
* 满足上帝的心意:将当得的赞美归给上帝。
* 敬拜者蒙福:使敬拜者更加谦卑、更加爱上帝。
* 促进人际关系:增进爱人与和睦的心。
敬拜团队的灵魂:神际与人际关系的平衡
廖老师特别强调,敬拜团队的凝聚力建立在处理好“神际关系”(与神的关系)和人际关系(与人的关系)之上。她以十字架的意象为例,说明垂直的神人关系是水平人际关系的基础。
她提出:“一个在台上服事的人跟上帝之间的关系重不重要?”这个问题直指敬拜事奉的核心——没有健康的灵性生活,台上的表现难以产生真正的属灵影响力。在人际关系方面,廖老师提醒团队要培养“懂得进退”的服事态度,避免力求个人表现,因为“简单即是美”。这种舍己的精神是团队和谐配搭的关键。
敬拜者的自我装备:从技巧到生命
廖老师列举了敬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有上帝清楚的呼召与恩赐。
* 基础的音乐训练。
* 愿意为主所用。
* 愿意花时间练习。
她特别指出:“敬拜需要专业的演奏者,也需要对诗歌背后的神学观有充分的认识。”这平衡了技巧与内涵的关系,防止敬拜沦为纯粹的音乐表演。
“对付骄傲是每一个带领敬拜者需要不时反省及操练的功课,”廖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真正的敬拜者或事奉者是生命的流露。”这揭示了敬拜事奉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表现,而在于内在生命的质量。
乐团配搭的实用技巧
廖老师分享了许多提升敬拜品质的实用技巧:
音乐层面的协调
* 速度、和弦、音量平衡:乐团需有“团谱”作为统一标准。
* Groove的把握:谨慎考虑乐器Solo的时机。
* 键盘手:第二键盘手不应从头弹到尾,要选择“合适”的音色。
* 诗歌反复:多次反复时,配器要有层次,避免一直转调。
与会众的互动
* 主领讲话时:乐团应避免使用音色突出的乐器,或尝试避开说话者声音的频率。
* 敏锐反应:要敏锐于会众的反应,随时弹性调整,避免“敬拜团很投入但会众跟不上”的情况。
歌唱与音控的专业建议
歌唱技巧
* 主旋律重要性:尊重原作,建议练习使用乐谱,确保音准和节奏正确。
* 段落区分:清楚区分主歌、副歌等段落。
* 分部与层次:合理安排齐唱、两部、三部等,提升音乐层次感。
* Key的选择:男女混声时需考量歌曲的Key,尽量配合会众能唱的Key。
* 音量平衡:主领与配唱之间要平衡音量。
* 统一性:唱腔统一、咬字清晰、抖音与收尾处理到位,音乐诠释要统一。
* 互动:尽量不要一直埋头看谱,要与会众保持眼神互动。
麦克风使用技巧
* 正确姿势:学习正确的拿麦克风方法。
* 避免干扰:避免敲打或对着麦克风拍手。
* 唱歌技巧:避免喷麦,在高音或音量大时如何调整。
音控与监听系统
* 监听喇叭设置:主奏乐器、节奏乐器要清晰。
* 耳机系统:建议使用耳机系统,避免台上监听器音量过大。
* 鼓手:必须养成听Click(节拍器)的习惯。
* 无耳机系统方案:若无耳机系统,歌手的监听喇叭可主要送钢琴等主奏乐器,避免送过多乐器声音。
PPT操作与敬拜流程的细节
PPT操作
* 速度与同步:播放速度要适中,换页要提早,操作者需跟着唱以掌握呼吸点。
* 沟通与应变:Routine需事先沟通好,避免跳页不及;若播放慢,主领可随机提词。
* 视觉效果:幕背景不宜太复杂,歌词清晰最重要,字体选择要适宜。
敬拜流程
* 衔接:歌曲之间可用经文或祷告串接,但勿长篇大论。
* 曲序:安排曲序时要考虑曲风、调性、节奏、速度的掌握与流畅度。
* 避免重复:避免同一首歌曲转调太多次。
* 肢体与用语:手势运用、用语简单白话,避免不必要的尖叫或大吼。
敬拜中需要警惕的误区
廖老师特别提醒了几点常见误区:
* 焦点错置:“敬拜的焦点是上帝,不是敬拜团的任何一个人。”她警告说:“这是讲台、是祭坛,不是表演舞台,当它是祭坛的时候,焦点在上帝,一旦变成舞台,焦点就在人的身上。”
* 气氛崇拜:“恳求圣灵的恩膏而不是气氛的营造。”
* 技术炫耀:“乐手或歌手要避免炫技,敬拜不是表演。”
* 与会众脱节:“不要一直闭着眼睛唱、与会众之间要有互动。”
* 神学浅薄:“花时间消化歌曲和歌词,弄清楚歌词的意思,有无违反神学、违反圣经,要知道敬拜的对象是谁?”
传统圣诗与现代敬拜诗歌的比较
廖老师通过对比传统圣诗与现代敬拜诗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传统圣诗与现代敬拜诗歌异同之分析
这张图片展示了一个详细的表格,旨在对比和区分“传统圣诗”与“现代敬拜诗歌”在多个关键方面的不同。
1. 曲风与格式(Melody and Structure)
* 传统圣诗: 风格较为保守,歌曲结构通常为一段式或两段式(即主歌 - 副歌,Verse + Chorus)。
* 现代敬拜诗歌: 风格更加多元化,歌曲结构多为三段式(即主歌 - 副歌 + 桥段,Verse + Chorus + Bridge)。
* 核心重点: 现代诗歌的结构更丰富,变化更多,赋予了歌曲更大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2. 节奏与速度(Rhythm and Tempo)
* 传统圣诗: 旋律节奏相对简单易学,速度多为中板,维持一种平稳的节奏。
* 现代敬拜诗歌: 节奏感强,快板歌曲较多,旋律节奏也相对复杂。快节奏的歌曲在现代敬拜中更受欢迎。
* 核心重点: 现代诗歌的节奏更活泼、动感,更符合现代人对音乐的偏好。
3. 主要语言(Primary Languages)
* 传统圣诗: 主要使用华语和台语。
* 现代敬拜诗歌: 也以华语和台语居多,但翻译歌曲的比例较高,有时会出现混合多种语言的情况。
* 核心重点: 现代诗歌在语言使用上更灵活,体现了其国际化和多样性的特点。
4. 歌词内容(Lyrics)
* 传统圣诗: 歌词富含神学思想,强调教导性,有助于提升信徒的灵命。但由于曲风传统,对年轻人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 现代敬拜诗歌: 歌词通常简单直白,接受度高,但相对缺乏神学深度。歌词中重复的乐句(或句子)较多,部分歌词虽源自圣经,但可能存在被修改或过度简化的情况,甚至有违背圣经真理的风险。
* 核心重点: 传统圣诗侧重神学教导和信仰深度,而现代敬拜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个人感受和参与度,更易于传播和传唱,但也需警惕其神学严谨性。
5. 乐器(配器)(Instruments/Instrumentation)
* 传统圣诗: 主要使用钢琴、管风琴等古典乐器,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
* 现代敬拜诗歌: 以节奏乐器为主,如键盘、吉他、贝斯、鼓等,形成现代乐队的音响效果。
* 核心重点: 现代诗歌的配器更现代化、多样化,强调节奏感和氛围感,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趋势相符。
总结
总而言之,这张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传统圣诗与现代敬拜诗歌在音乐风格、结构、语言、歌词内容和伴奏乐器等方面的显著演变和差异。
* 传统圣诗更侧重于神学深度和教导性,风格较为庄重保守,适合静态的敬拜,其经典性和历史沉淀不容忽视。
* 现代敬拜诗歌则更加注重节奏感和多样性,歌词简单易接受,更强调情感表达和参与性,因此更能吸引年轻一代的信徒。然而,在追求流行和易于传唱的同时,其在神学深度和严谨性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这是需要持续关注和平衡的方面。
两者各有其特点和价值,共同构成了基督教音乐丰富多彩的敬拜形式。
结语:敬拜是生命的祭坛
廖雅慧老师的分享既有属灵的深度,又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她不断将参与者的注意力从技巧引向生命,从表现引向真实,从人造的气氛引向圣灵的恩膏。
“真正的敬拜赞美,就是把上帝当得的称颂归给祂,使人爱上帝、爱人的心都增长。”这句话是此次敬拜培训最好的总结。在日益专业化的敬拜事奉中,我们仍需时时回归本质:敬拜终究不是关于我们能做到多好,而是关于神配得多少。
保龄球🎳笔录心得分享
2025年5月20日美景恩道堂
敬拜赞美培训会~廖雅慧老师指导分享。
*图片来自廖雅慧老师在分享敬拜赞美培训会时拍摄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