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贤, 孝敬亲恩
11.05.2025孝亲主日
尊老敬贤, 孝敬亲恩
箴言30:17、提摩太后书 3:1-50
黄玉芬牧师
------------------------------------------------------
心得
黄玉芬牧师分享了自己退休后陪伴99岁母亲的经历,弥补了过去四十多年牧会生涯中未能尽到的陪伴。她提到,现在她们几乎代替母亲去看医生,医生也建议多带老人出来走走。牧师还回忆起小时候不听话或顶嘴时,长辈会用“会被雷劈”来恐吓,那时床底下几乎成了她们躲避的堡垒。
最后,证道再次引用箴言30:17,以其深刻的警示提醒我们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尊老敬贤,孝敬亲恩,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也是上帝对我们的期盼,我们当谨记于心,付诸于行。
孝亲尊老:在信仰中重寻伦理之根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孝亲尊老敬贤”始终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而圣经更将“孝敬父母”列为十诫中唯一带应许的诫命(出埃及记20:12)。当现代社会面临家庭瓦解、伦理失序的危机时,重溯圣经中关于孝道的教导,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上帝心意的回应。黄玉芬牧师的证道,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从箴言和提摩太后书的经文出发,深刻阐释了孝道在信仰中的永恒价值。
一、不孝之痛:从圣经警示看孝道本质
箴言30:17以震撼的意象警告世人:“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这并非恐吓,而是揭示一个永恒的真理:父母作为上帝在地上的首位权柄代表(以弗所书6:1-3),对他们的尊重直接关联着人与上帝的关系。正如黄玉芬牧师指出:“不尊重看得见的父母权柄,如何能顺服看不见的上帝权柄?”圣经列举了悖逆父母的具体表现:轻看、讥诮、争吵、使父母伤心等(提摩太后书3:1-5)。这些行为背后,折射出人内心对神圣秩序的悖逆。罗马书1:30将“违背父母”与“无亲情”并列,揭示出家庭伦理的崩溃往往是社会道德滑坡的起点。
二、孝敬之重:跨越时空的神圣应许
上帝对孝敬父母的应许超越文化界限:“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以弗所书6:3)。这应许包含三重维度:
* 属灵维度:父母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第一位“祭司”,通过他们,我们初尝无条件的爱。汶川地震中以身护子的母亲,用血肉之躯诠释了“父母的爱略似上帝之爱”的真理。当年感人新闻惹关注遇难母亲舍身保护孩子
身旁手机遗言如果你能活着, 要记住我爱你:亲爱的“宝贝, 能活着,一定记我爱你。
* 关系维度:与父母的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根基。一个在原生家庭中学会尊重权柄的人,方能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 文明维度:大戴礼记所言“孝的最高境界是使父母受天下尊敬”,与利未记19:32“在白发人面前要起立”的教导异曲同工,共同构建起尊老敬贤的文明基石。
上帝看重孝敬父母,不仅因为父母是祂在地上的代表,行使着生育、喂养、教导和引导的职责,更因人间最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这让我们得以略微体会上帝无条件的爱。从属灵权柄的角度来看,父母是上帝在地上设立的第一个代表,传递着祂的命令和祝福。而从个人层面而言,与父母关系的良莠,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
三、末世挑战:在破碎中持守孝道
面对嬉皮士运动、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现代思潮对家庭伦理的冲击,圣经早已预言末世“专爱自己、悖逆父母”的境况(提摩太后书3:1-5)。但基督徒的回应不应是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以“敬畏上帝”(传道书12:13)为根基,重建家庭祭坛。黄玉芬牧师陪伴99岁母亲的见证,恰是对抗这个“爱享乐过于爱上帝”时代的活祭。这种孝敬不是机械的供养,而是“在意父母”:体恤他们的恐惧,理解他们的局限,正如孔子所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尊重父母是孝的基础,尊敬他们仅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这源于我们对上帝的敬畏。真正的孝敬不是不顾父母的错误,而是尊敬父母这个人,肯定他们,在意他们所说的话,体恤他们的痛苦,尤其在他们年老时心中的惧怕、担忧和挂虑。
四、智慧界限:在真理中实践孝道
圣经为孝道划定了清晰的界限:当父母的要求违背道德律(如要求作假见证)或信仰原则时,应当“顺从上帝不顺从人”(使徒行传5:29)。孝敬重在“尊重其人”,而非认同其所有行为。这需要智慧地平衡“在主里听从”(以弗所书6:1)与“用爱心说诚实话”(以弗所书4:15)。孝敬的真谛在于“很重,很有份量”的尊重与荣耀,如同中国儒家所追求的,使父母受人尊敬,不因自己的行为蒙羞,并尽力供养。
结语:孝道即天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慨叹,提醒我们孝敬父母是“今日就当听从”的诫命(希伯来书3:15)。当我们放下己见,多在意父母所说的话,体恤他们的痛苦,尤其在年老时理解他们的惧怕、担忧和挂虑,不与他们计较,就能让他们心中感到欢畅。上帝对孝敬父母这件事看得非常严肃和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个人,还关乎家庭、教会的见证,甚至整个社会和国家。当我们以实际行动将白发父母看作上帝赐予的祝福而非负担,在琐碎的生活中学习忍耐与爱,就是在见证“爱神爱人”的信仰真谛。正如箴言23:25应许:“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这快乐不仅存于地上,更将汇入永恒。因为孝敬父母者,不仅延续了人间亲情,更是在尊荣那位将生命气息赐予我们的天父。尊老敬贤,孝敬亲恩,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也是上帝对我们的期盼,我们当谨记于心,付诸于行。
保龄球🎳听道笔录和心得分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