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环保观

《圣经》中的环保思想:基于创世记1章的延伸

​导论:神的创造与人的责任

​《圣经》的环保思想始于创世记第一章,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并称一切“都甚好”(创1:31)。这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自然界并非无序的存在,而是神所设计的完美体系,因此我们有责任去珍惜和保护。

​一、神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Goodness of Creation)

  • 万物的美好与秩序: 神的创造是有目的、有秩序的。从光暗分离,到日月星辰的设立,再到动植物的繁衍,每一部分都各司其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 神对创造物的肯定: 神在创造每一天后都说“是好的”,这表明了祂对万物价值的肯定。这种肯定也要求我们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自然,而非将其仅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

​二、人受造要履行管家职责(Humanity's Stewardship)

  • 神圣的使命: 创世记1:28记载神将“治理”和“管理”大地的责任托付给人。这里的“管理”并非指掠夺或破坏,而是指**管家(steward)**的职责——像管家对待主人的财产一样,细心照料、合理使用,并使其繁荣。
  • 与神的同工: 人类被赋予了管理大自然的特权,这是与神同工的表现,旨在维护并延续神创造的秩序与美好。

​三、犯罪与对创造物的破坏(Sin and Destruction)

  • 罪的后果: 亚当和夏娃犯罪后,他们试图用无花果树叶遮盖自己,这是人类首次为了遮盖自己的罪而直接利用和破坏神的创造物
  • 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 罪的进入扭曲了人与神、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土地因人的罪而受咒诅,长出荆棘和蒺藜(创3:18),象征着自然界也因人的堕落而受苦。

​四、人不可“以邻为壑”:爱人如己的生态观(Don't Harm Your Neighbor)

  • 申命记22:8: 建造房屋时,要在房顶周围安栏杆,这不仅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邻舍安全的责任。这句经文的深层含义是,我们的行为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而对他人造成伤害。
  • 延伸到生态: 在现代社会,这可以引申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污染、过度消耗)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健康和环境为代价。这是一种“爱邻如己”的生态伦理观。

​五、神的任凭与生态的平衡(God's Allowance)

  • 有限度的开发: 申命记20:19-20规定,攻打城池时不可砍伐结果子的树。这表明了即使在战争这种极端情况下,神也对人类的行为设定了界限,禁止无限制的破坏。
  • 不浪费的原则: 这段经文强调了珍惜资源、不随意浪费的原则。它提醒我们,自然资源是宝贵的,应当合理利用,而非肆意破坏。

​六、心灵的圣洁与生态的和谐(Sanctity and Ecology)

  • 守安息日(Sabbath):
    • 出埃及记20:9-11: 守安息日不仅是人对神的敬拜,也是给仆人、牲畜和寄居者休息的机会。这是一种超越人类中心的思维,承认万物都有休息和恢复的需要。
    • 利未记25:1-22: 安息年和禧年的设立,要求土地每七年休耕一次。这不仅是为了让土地恢复肥力,也提醒我们:土地不属于人类,而是神的。这是一种深刻的生态保育思想,强调节制、循环和可持续性。
  • 具体的生态保育律法:
    • 捉雏鸟放母鸟(申22:6-7): 这条律法旨在避免竭泽而渔,确保物种的延续。它是一种对生态平衡生命延续的尊重。
    • 土壤保育(申22:9): 禁止在葡萄园里混种,是为了保持土壤的纯净和肥力。这体现了对土地的精细管理可持续农业的理念。
    • 保持卫生(申23:12-13):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避免污染。这是一种基于健康的环保理念,也与我们今天的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意识相通。
    • 维持食物链(申24:18-22): 留下田边的庄稼让穷人、孤儿和寡妇拾取。这不仅是社会关怀,也维系了小动物的食物来源,是顾全他人之需生态系统的结合。

​七、基督徒在世为盐为光(Salt and Light)

  • 为福音参与社会: 基督徒的环保行动不应只停留在个人层面,而应成为一种社会见证。通过投身环保事业,我们可以将福音的爱与真理活出来,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
  • 因福音参与社会: 我们的环保行动源于福音所带来的价值观:对创造主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邻舍的爱。

​八、基督徒的环保生活:7R原则(7R Principle)

  • 1. 悔改 (Repent): 承认并悔改我们因贪婪、自私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是所有环保行动的起点。
  • 2. 重生 (Rebirth): 获得新的生命后,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将“管理”地球的责任视为一种恩典使命
  • 3. 减少消费 (Reduce Consumption): 简化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从源头减少对资源的索取和浪费。
  • 4. 回收 (Recycle): 将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
  • 5. 再利用 (Reuse): 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例如旧物改造、二手物品交易等。
  • 6. 拒用 (Refuse): 拒绝使用一次性或对环境有害的物品,例如塑料袋、过度包装等。
  • 7. 重造 (Restoration): 积极参与生态恢复行动,例如植树造林、清理河流等,主动修复被破坏的环境。
恩道成团专题:圣经中的环保
15.08.2025
保龄球🎳听道心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爱不罕见~廖雅慧老师音乐见证分享会

假装

一段故事,两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