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来看我吗?

讲道笔录与心得:你会来看我吗?
主题:你会来看我吗?
经文:马太福音25:31-46
讲员:陈光环牧师
一、流露基督所赐的爱 (马太福音25:31-39)
陈光环牧师以马太福音25章中绵羊与山羊的比喻开篇,强调了我们基督徒活出信仰的实际行动。牧师指出,首先我们必须紧随基督的脚踪。这包括了两个层面:
 * 尽本分走在义道上: 作为基督徒,我们被呼召去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这不仅仅是内心敬虔,更要在行为上活出神的标准,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命。
 * 警醒等候基督再来: 耶稣基督的再来是确定的应许,我们应当时刻警醒,预备自己。而这种预备,不仅仅是信仰上的坚定,更是对神的命令的顺服和实践。
其次,牧师强调我们要具体服事需要者 (马太福音25:35-36)。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基督徒的本分和爱的彰显:
 * 以爱与需要者同行: 就像主耶稣医治病人、关怀困苦之人一样,我们也要将基督的爱带到那些有需要的人身边。这种爱是具体可见的,不是空泛的言语。
 * 要到处为主传福音: 牧师引用了哥林多前书9:23的经文:“凡我所做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使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这提醒我们,我们所有的服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福音的广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基督,同享救恩的好处。
 * 要彰显神爱的荣耀: 当我们以爱心服侍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彰显神的荣耀。我们的行为成为一面镜子,反射出基督的形象,让世人看到神的爱是何等真实和伟大。
二、蒙恩典承受神的国 (马太福音25:34, 40, 46)
深入探讨了服侍带来的属灵祝福,即蒙恩典承受神的国。
 * 帮助需要者而蒙福 (马太福音25:34): 牧师明确指出,行义可承受神的国。这并非说我们可以靠行为得救,而是说真正的信心必然会带来行为的果子。那些蒙神恩典的人,自然会流露出公义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正是他们将要承受神国的凭据。
 * 服事小子即服事主 (马太福音25:40, 45): 这是马太福音25章的核心教导之一。耶稣清晰地告诉我们,当我们服侍那些最小的弟兄,无论是饥饿的、口渴的、作客旅的、赤身的、生病的或是在监里的,就如同服侍他自己一样。这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提醒:
   * 应在小事上关爱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要去做“大事”才算服侍。然而,主耶稣却将服侍的重点放在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因为在神眼中,所有的善行都是宝贵的。
   * 行义可以承受永生 (马太福音25:46): 那些忠心服侍、行公义的人,最终将进入永生。这再次强调了行为与信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的信仰会结出公义的果子,而这些果子将引导我们进入永恒的荣耀。

医院探访事工:忠心服侍,活出基督的爱
讲道中,牧师再次强调了医院探访事工的重要性,这与“你会来看我吗?”的主题紧密相连。他提到,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不应仅限于教会内的敬拜与学习,更应将信仰活化在日常行动中。医院探访正是实践基督信仰、展现怜悯关怀的重要一环,它是我们每一位信徒的使命,而非仅限于教会领袖。
牧师分享了一个感人的见证:今年三月,他曾向一位姐妹传福音,她当时拒绝了。后来,她在古晋接受治疗后回到诗巫。那天那病人的妹妹为她癌症末期的姐姐祷告,求主差派牧师来传福音。祷告后不久,牧师正好来医院探访,她立即抓住机会,恳请牧师再次为她的姐姐传福音。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她的姐姐接受了基督信仰并受洗。这见证让我们看到,每一次探访、每一次福音分享,都可能成为生命转变的关键。
怜悯关怀是基督徒生命不可或缺的特质,对医院病人,我们的关怀应是随时的、持续的。服侍有需要的人,不仅是付出,更是领受恩典,体会“施比受更为有福”。
忠心事奉,传扬福音是我们核心使命。医院里许多病人躺在病床上,孤独无助,甚至面临生命尽头。他们需要探访,需要福音的盼望。面对期待祷告的病人,或是表现抗拒的病人,我们都不能缺席。当他们接受耶稣基督信仰时,我们的陪伴和见证尤为重要。对于临终者,我们的祷告更是灵魂的慰藉。医院福音工作并非“有时间”才去做,许多病人甚至会主动来电,渴望有人去探访他们。
牧师总结道,真正的门徒是有实际行动的。我们应效法耶稣,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医院病人是上帝托付的羊群,他们的身体虽病痛,灵魂同样渴望被医治。我们的探访、祷告、关怀,都是将基督的爱带入他们的生命。

听道心得
陈光环牧师的这篇讲道,深刻地提醒了我们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与爱的实践。他以“你会来看我吗?”为主题,直指马太福音25章的核心教导——耶稣基督将自己与那些有需要的人等同起来。这不仅仅是关于末日审判的预言,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活出信仰的清晰指引。
我深受牧师分享的见证感动。那位姐妹为她癌症末期的姐姐祷告后,牧师随即出现,这绝非巧合,而是神在垂听祷告,并使用我们去成就祂的旨意。这个故事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每一次的探访,每一次的福音分享,都可能在神的计划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带来生命的翻转。这让我更加认识到,医院探访绝不仅仅是“做善事”,它更是神使用的器皿,是福音得以广传的有效途径。
牧师强调“服侍小子即服侍主”的教导,对我启发很大。我们常常会被宏大的事工吸引,却忽略了身边那些微小、不起眼的需求。然而,主耶稣却明确告诉我们,在那些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对最不起眼的人所做的,就是对他所做的。这挑战了我对“服侍”的固有认知,提醒我要将焦点放在具体的行动和身边有需要的人身上,而非等待去做“大事”。
“怜悯关怀是随时的去关心医院的病人”这一句也让我深思。我们的爱不应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在医院里,病人是脆弱的,他们不仅身体需要医治,心灵也极度渴望被关怀。作为基督徒,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爱带给他们,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次祷告,都能成为他们黑暗中的光。
总而言之,这篇讲道不仅仅是对圣经的解释,更是一次行动的呼召。它激励我们,作为基督的门徒,要以实际的行动,将基督的爱和福音的盼望带给那些最需要的人。我们不能只是在教会里唱诗祷告,更要走出去,效法基督,成为他爱的流通管道。

莫想:
我是否也愿意回应这个呼召,去探访那些在病痛中的人,用我的爱和行动,回应“你会来看我吗?”这个呼唤呢?

保龄球🎳听道笔录和心得
29.06.25
美景恩道堂。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爱不罕见~廖雅慧老师音乐见证分享会

一段故事,两颗心

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