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浮云
05.10.25
富贵浮云
经文:传道书6:1-12
讲员:黄敬胜牧师
................................................
(听道笔录)
富贵浮云
经文: 传道书 6:1-12
引言:
一、落花流水春去也
二、有花堪折直须折
三、自古福寿难两全
四、何人能晓明日事
五、结论:尽是飞鸿踏雪泥
一、落花流水春去也 (传道书 6:1-6)
「落花流水春去也」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描绘了春光消逝和国破家亡的无限感伤。 这提醒我们,人生美好的时光和一切荣华富贵都是如此短暂。
《浪淘沙》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帘外雨潺潺:窗帘外下着雨,水声潺潺。
* 春意阑珊:春天的景色已经衰残、将尽。
* 罗衾不耐五更寒:丝绸的被子抵挡不住清晨五更时分的寒意。
* 梦里不知身是客:在梦中还不知道自己是俘虏(国破后被囚),短暂地享受了一番欢乐。
* 独自莫凭栏:不要独自一人去凭栏远望。
* 无限江山:指以前南唐所拥有的无限美好的大好江山。
* 流水落花春去也:随着流水漂走的落花,春天也逝去了。 这里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故国的消逝。
* 天上人间:形容今昔对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相隔太远,再难相见。
这首词是李煜后期被囚于宋朝时所作,情感真挚,寄托了亡国之痛和对昔日美好生活的追忆。
二、自古福寿难两全 (传道书 6:3-6)
传道书这段经文颠覆了华人传统的「多子多孙多寿」就是福气的观念。
经文提到一个人即使生了一百个儿子,寿命很长,却无福享用(不能安葬),这是何等的悲惨? (福寿难两全的讽刺)
* 蝙蝠与「福」: 华人观念中,蝙蝠(蝠)与「福气」(福)同音,是吉祥的象征,但这世上的福气却是有限制的。
* 不如流产的胎儿? 传道者甚至做出一个强烈的对比:流产的胎儿比那位活得长寿、儿孙满堂却无福的人「更好」。 因为流产的胎儿没有见过天日,没有知觉,也无需受太多的苦。
* 活千年又如何? 即使人活了千年、两千年,如果没有享福,也是虚空一场。
【小结】 众人最后都要归到一个地方——坟墓。 即使你很有钱、很长寿、有很多孩子,但这不能保证你得到真正的福乐。 传道者说,你有寿,你要享福;你有财,你要享福;你有儿女,你更应该要享福。 但往往现实是:**寿命越长,受苦越多;子孙越多,纷争越多。 **世上的财富和长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永恒的福气。
三、何人能晓明日事 (传道书 6:7-12)
1. 劳碌的目的是什么? (传道书 6:7-9)
* 人的劳碌都是为着口腹(糊口),但心里却永不知足。 就像口渴时喝第一罐饮料很解渴,喝到第三、四罐就会反胃,但第二天继续劳碌,又会渴望那第一罐的满足。
* 智慧人与愚昧人有何区别? 聪明人读书工作是为了赚钱,不聪明的人工作也是为了赚钱,都是为了物质糊口而奔波,心里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 「穷人在众人面前知道如何行」:就算你再贫穷,你也懂得生活,懂得一些知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没有一样是你能够掌握的。 你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所以聪明人、愚昧人、有钱人、穷人,在世上没有多大分别。
2. 谁能知道将来的事? (传道书 6:10-12)
* 先前所有的都已定好: 这说明我们都在上帝的计划当中。
* 人不能与强大的争辩: 我们不能与上帝所命定的事去争辩。 我们不过是宇宙中微小的存在,能与上帝争论什么? 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定好了,人不能够更改。 你越是去争辩,就越没有意义。
* 人生短暂,尽是虚空: 人生就好像影子一样,短暂且没有实质。 我们不知道明日之事,无法掌控未来。 既然日光之下的一切都不可靠,我们就不应将希望寄托在世上。
四、结论:仅此一生,尽是飞鸿踏雪泥
传道者总结:
* 生命的价值: 我们世俗的价值观认为有福、有禄、有寿是最好的,但这些都是虚空。 我们应该将你的价值观建立在日光之上(永恒的真理和上帝)那真实的部分。
* 生命有所感慨: 我们不知道明天的事情。 这提醒我们应当警醒,因为灾难和死亡随时可能来到,就在那「旦夕祸福」之间。
仅此一生 (词曲:Lanny Wolf)
即使你拥有财富还是会失意
即是处高位世人都认识你
然而在祂的面前一切变空虚
祂面前皆空虚 徒然留下回忆
仅此一生很快就逝去
只有为主工作永洋溢
只此机会遵祂旨意
把你的一生献给主
如此付出最价值
当常思想你仅此一生
世上珍宝你可用一切来换取
并在你手中可以稳住不移
也可用金钱获得短暂的乐趣
但面对死亡时切莫空留惊悸...
【呼吁】
今天,我们想要让自己有福有寿的秘诀,就是要多祷告、多敬拜上帝、多仰望祂、多传扬祂的名。
* 寿命与财富是有限的,但当你愿意仰望日光之上的上帝时,你就能够得到永远的福分。
* 财富是上帝所赐: 上帝要的是「够用就好」(如主祷文所求「赐给我们今日的饮食」)。
* 仅此一生,不论你是学生、工人、家长、丈夫或妻子,请扮演好你的角色,让你的生命是为主而做,把你的一生献给主。 如此付出,才最有价值。
求神帮助我们,抓住祂给我们的恩典和福分。
..............................................
听道心得:
讲题: 富贵浮云
经文: 传道书 6:1-12
讲员: 黄敬胜牧师
日期: 2025年10月5日
一、引言:富贵与光阴的虚空
黄牧师以五点引言和南唐后主李煜「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词句开场,直指人生的美好时光和荣华富贵的短暂与虚空。 李后主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世事如浮云,转眼成空。 这强烈提醒我们:世上一切的富贵名利,都将随着逝去的春光,一去不复返。
二、对传统「福寿」观念的反思
讲章的第二点「自古福寿难两全」对华人传统的「多子多孙多寿即是福」的观念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传道书 6:3-6 的经文极具讽刺意味:
* 长寿却无福享用: 一个人即使拥有一百个儿子、寿命很长,却不能安葬(无福享用),这是何等的悲惨! 牧师巧妙地提到华人以「蝙蝠」象征「福气」,但经文揭示了世上的福气是有极限的。
* 不如流产的胎儿: 更令人震惊的是,传道者认为流产的胎儿比这位长寿却无福之人更好,因为他无需受苦。 这颠覆了我们对生命的本能认知,强调了生命的质量与享受远胜于生命的长度和数量。
* 结论:受苦与纷争: 黄牧师总结:「寿命越长,受苦越多;子孙越多,纷争越多。」这深刻地提醒我,世上的长寿与财富,并不能自动转换成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若没有心灵的平安和属天的价值观,一切不过是延续苦楚。
三、劳碌与明日事的不确定性
第三部分「何人能晓明日事」探讨了人类劳碌的徒然和对未来的无知。
* 心里的不知足: 人的劳碌是为着口腹,但心里却永不知足。 牧师以口渴喝饮料的例子比喻,我们对物质的欲望永远无法彻底满足,只能在「满足到不知足」的循环中奔波。 无论是智慧人还是愚昧人,最终都是为了「物质糊口」,在上帝面前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一样是你能够掌握的。
* 无法掌控的未来: 传道者提醒我们,先前所有的一切都已定好,我们不能与上帝所命定的事去争辩。 在创造主面前,人不过是「宇宙中微小的存在」。 人生如同影子,短暂且没有实质,我们无法掌控未来。 这促使我反思,如果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虚空和不可靠的世事上,是何等的愚昧!
四、结论与呼吁:仅此一生,献给永恒
讲章最后以「仅此一生,尽是飞鸿踏雪泥」作结,提供了出路:
* 真正的生命价值: 世俗追求的福禄寿是虚空,我们必须将价值观建立在日光之上,即永恒的真理和上帝身上。
* 警醒与抓住恩典: 我们不知道明天的事情,灾难和死亡随时可能来到,这就是「旦夕祸福」。 我们应当警醒,抓住上帝给我们的恩典。
* 仅此一生的意义: 透过诗歌《仅此一生》,牧师呼吁我们:既然人生如此短暂,「只有为主工作永洋溢」,要将一生献给主。 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付出。
牧师强调,我们想要有福有寿的秘诀,不是靠积攒钱财,而是要多祷告、多敬拜、多仰望上帝、多传扬祂的名。 上帝所赐的财富,祂要的是「够用就好」(「赐给我们今日的饮食」)。
心得总结:
这篇信息将李煜的亡国感伤与传道书的智慧相结合,清晰地指出世上一切的「福寿」都是「富贵浮云」,是短暂且带有讽刺性的虚空。 真正的福气不是你能活多久、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是否将短暂的仅此一生,活在日光之上,为永恒的上帝而做。 这篇信息对我来说是及时的提醒:人生不应在物质和虚妄的「福寿」上打转,而应该专注于扮演好上帝赋予的角色,将生命为主而献,如此才能得到永远的福分。
保龄球🎳听道笔录和心得分享
05.10.2025
美景恩道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