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 20
听道心得
今天“圣乐主日”的讲道,以《诗篇》100篇为核心,通过回顾18、19、20世纪的经典圣诗,深刻地阐释了圣乐对于基督徒生命和教会复兴的重要性。
我最大的心得是:圣乐的终极目的,在于荣耀上帝并深化我们对祂的“晓得”与“委身”。
讲道提醒我们,圣诗的产生并非偶然。从“圣诗之父”艾萨克·瓦茨用平民能懂的语言写诗,到盲女诗人范妮·克罗斯比在失明中写下“有福的确据”,再到大罪人约翰·牛顿用《奇异恩典》见证救赎,这些诗歌能够历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承载了超越时空的真理,并记录了人与上帝真实相遇的经历。
特别是讲道中引用《礼记·乐记》和巴赫的名言,将音乐的目的从“满足人的欲望”提升到“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和“荣耀上帝和灵魂的更新”,这纠正了我可能存在的误区:唱歌不是为了“我爽”,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愉悦或技术上的完美,而是关乎**“我”与上帝的关系**。
最终,所有圣乐的目的都指向《诗篇》100:3的核心真理:“要晓得永恒主才是上帝。”这种“晓得”是从经验中领悟的内心认知,它必然带来对上帝的欢呼、侍奉和感谢。
学习到的属灵功课
从这篇讲道中,我学习到以下三项重要的属灵功课:
功课一:在诗歌中追求真理的内化与“晓得”
- 旧观念: 唱歌只是聚会的一个环节,是表达情绪或烘托气氛的手段。
- 新功课: 诗歌是承载真理的载体。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唱出歌词,而是要主动地让诗词的内容内化到心中。正如瓦茨的诗歌用信徒能懂的语言带来复兴,我要在每一次唱诗时,思考歌词背后的圣经真理和上帝的作为,追求对上帝更深的“晓得”。
功课二:认识我在基督里的“新造身份”
- 旧观念: 我敬拜上帝,是因为我付出努力和奉献。
- 新功课: “我们属于祂;(或译:不是我们自己)”(诗100:3)。这个功课提醒我,我的生命主权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被基督用宝血赎回。因着在基督里,我就是新造的人(林后5:17)。这份“新造”的身份,是生命一切欢喜、感恩和服侍的源头。每一次唱诗,特别是唱到如《有福的确据》这类诗歌时,我都要肯定“耶稣属我”这份蒙恩的地位。
功课三:让圣乐成为生命更新与牧养的工具
- 旧观念: 音乐的好坏取决于音准和节奏。
- 新功课: 音乐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更新心灵,转化生命,安慰鼓舞。圣乐不只是艺术,更是上帝牧养我们的方式。正如《恩友歌》带来的安慰,诗歌可以成为我们灵性低谷时的支撑。因此,我应将好的圣诗作为属灵操练的一部分,让诗歌中的信息在我的信仰生活中产生实际的影响力,使我能保持**“正确的好恶之心”**,归于人道的正路上,并终极地荣耀上帝。
——————————————
圣乐主日讲道笔录
日期: 19.10.2025
主题:18 19 20
经文: 《诗篇》100:1-5
讲员: 郑真真音乐指导/本处传道
主题年份: 18、19、20世纪(公元1701年至2000年间的圣诗)
壹、 历久不衰的圣诗见证(18-20世纪)
引言: 今天是“圣乐主日”,我们通过音乐向创造我们的上帝献上感恩与颂赞。这些跨越三个世纪的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承载了真理和信仰的经历。
一、 18世纪:圣诗之父与奇异恩典
-
艾萨克·瓦茨(Isaac Watts,1674-1748)—— 圣诗之父
- 时代背景: 当时教会低谷,信徒对拉丁文圣诗不解,无法产生共鸣。
- 贡献: 他将圣经启示和属灵经历,用百姓明白的语言写成诗歌,为教会带来复兴(600多首作品)。
- 属灵功课: 《千古保障》提醒我们所信靠的上帝是超越时空、千古不变的上帝,是我们世世代代要死守的信仰。
- 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1707-1788)—— 卫理公会会祖
- 一生创作了6500多首作品(如:《圣名荣光歌》、《奇异的爱》),作品充满信仰的火热和深刻的神学内涵。
-
约翰·牛顿(John Newton,1725-1807)—— 罪人蒙恩的见证
- 经历: 曾是无恶不作的贩奴者,生命完全改变后成为牧师。
- 作品: 《奇异恩典》(1773)。这首歌见证他从“大罪人”被上帝“寻回”的经历,提醒我们上帝救恩的伟大。
二、 19、20世纪:盲女诗人和新兴圣乐
-
范妮·克罗斯比(Fanny Crosby,1820-1915)—— 最多产的盲女诗人
- 经历: 从小失明,内心却充满上帝的亮光,创作了8000多首圣诗。
- 作品: 《有福的确据》(1873)。诗中“有福的确据,耶稣属我!”是她在生命中经历上帝大能引导的个人见证。
-
其他近代圣诗(举例)
- 《恩友歌》(Scriven,1855):提醒我们随时到主面前倾诉。
- 《祢真伟大》(Boberg,1880):歌颂上帝创造大能。
- 《快乐快乐我们崇拜》(Van Dyke,1911):提醒我们欢喜崇拜。
- 《让赞美飞扬》(赞美之泉,1995):近代被广泛传唱的诗歌。
贰、 诗歌存在的目的:荣耀上帝与灵魂更新
核心观点: 唱歌绝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或比较技艺,而是关乎**“我”与上帝的关系**。
- 巴赫(J.S. Bach)的见解:
- “所有音乐的终极目标和原因不外乎荣耀上帝和灵魂的更新。”
- 《礼记·乐记》的印证:
- 古人制定礼乐的目的是:“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教导百姓有正确的好恶之心,归于人道正路)。
-
圣诗的三大目的:
- 承载真理: 称颂并使人晓得神的作为。
- 更新心灵: 转化我们的生命。
- 牧养生命: 安慰鼓舞我们的心。
行动: 我们应透过一遍又一遍的吟唱,将诗词中的真理内化于心,唤醒对上帝的敬仰,并对生命进行审查。
叁、 诗歌的中心:《诗篇》100篇的“晓得”
经文结构: 《诗篇》100篇有六个“要”(欢呼、侍奉、欢唱、感谢、颂赞、祝颂),而中心点是:
- 核心真理: “要晓得永恒主才是上帝”(诗100:3)。
- “晓得”:是转向内心的认知,是从经验中领悟出来。我们外在的一切欢呼与服侍,都必须建立在对上帝的“晓得”之上。
-
晓得的内涵:
- 祂是创造者: “是祂造了我们。”(创1:1)
- 我们属于祂: “我们属于祂;(或译:不是我们自己)”(加2:20)
- 我们是新造的人: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后5:17)。我们因耶稣基督而被救赎,不再属于自己。
- 祂是牧者: “我们是祂的子民、祂牧养的羊。”(上帝用律法、基督的救恩、圣灵的话语牧养我们)。
总结与呼吁:
当我们晓得耶和华是我们的神,一切的欢喜快乐、欢唱感谢,都会自然流露。
《诗篇》100:5:因为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信实直到万代。
愿我们都继续信靠这位本为善、慈爱永存、信实直到万代的上帝!阿们。
保龄球🎳听道笔录和心得
19.05.25 美景恩道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