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耶稣最后晚餐礼拜《苦》

18.4.2025
纪念耶稣最后晚餐礼拜
《苦》
经文:约翰福音 13:26-27
讲员:黄敬胜牧师
………………………………………………………………

(心得/莫想)
纪念耶稣最后晚餐的礼拜,总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哀愁。约翰福音13章26-27节那几句简短的话,就像黑夜降临前的最后一抹血色,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黑暗与牺牲。那个蘸饼的瞬间,在摇曳的烛光下,凝固成一幅令人心碎的画面,是光明与黑暗最后一次痛苦的相拥。
当耶稣的手指触碰到粗糙的陶碗边缘时,水面泛起细微的波纹,就像犹大内心深处即将汹涌的背叛。蘸饼的仪式,原本是逾越节里最温暖的记忆——父亲将无酵饼蘸上苦菜汁,讲述祖先在埃及为奴的苦涩,又在得救的甘甜中看到希望。而此刻,这块蘸满葡萄汁的饼,却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破了神圣的时刻,预示着更加深沉的苦难。
黑暗在门徒们看不见的地方涌动。当耶稣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然后把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时,这不是因为耶稣不知道犹大的心思,而是他清醒而深沉的爱。这份爱,不是因为犹大“值得”被爱,而是因为耶稣的“选择”——一种甘愿承担世人罪孽的选择。当耶稣平静地说:“你所做的,快做吧”,这不仅仅是允许背叛发生,更是给予犹大最后一次回头的机会,就像在悬崖边伸出的一只颤抖的手。
“别是一番哀愁”,这不仅仅是耶稣个人的悲伤,更是上帝对世人悖逆的痛心。眼看着自己深爱的门徒,即将踏上出卖他的不归路,耶稣的心中是何等的煎熬?他明明知道前方的黑暗与残酷,却依然给予犹大最后的关怀,期盼他能够“回心转意”。然而,这份期盼最终落空,犹大吃了那块饼,“立刻就出去了。那时是黑夜了。”这“黑夜”不仅仅是指时间,更象征着犹大内心被贪婪和阴谋吞噬的黑暗,以及他即将带给世界的至暗时刻。
犹大走进黑夜,象征着人心的黑暗和灵魂的挣扎。但耶稣没有阻止他。他没有揭穿、羞辱或定罪,而是平静地说:“你所做的,快做吧。”爱到极致,是放手,不再强求。就像创世记里雅各与天使摔跤直到黎明,此刻的客西马尼园正在上演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较量:永恒的上帝主动走进人性的至暗时刻,让最深的背叛成为救赎大戏的高潮。当撒旦进入犹大内心的一刹那,圣殿里那分隔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已经在看不见的维度裂开了一道缝隙。
我们常常站在历史的画布前审判犹大,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灵魂深处也潜藏着三十块银币的诱惑。现代人的背叛更加巧妙:用理性的手术刀肢解信仰,用相对主义的迷雾模糊善恶,用功利的天平衡量灵魂。但那个蘸饼的夜晚永远在质问我们:当真理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究竟会亲吻他的面颊,还是用虚伪的嘴唇喊着“拉比,你好”?
耶稣所承受的“苦”,不仅仅是即将到来的十字架,更是此刻心灵的撕裂。他所爱的人转身背离,他亲密的伙伴成了出卖者。而这段“苦”,恰恰彰显了他那深不见底的爱——那种即使在被出卖的时候,仍然盼望人悔改、仍然愿意为人的罪舍弃自己的生命的爱。先知以赛亚说:“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下一句:“他却未开口”。这沉默不是懦弱,而是爱在绝望边缘的极致表达。当耶稣把蘸饼递给犹大,就像父亲把刀递给捆绑以撒的亚伯拉罕,神圣的悖论在此显明: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近的人,而最大的救赎恰恰需要经过这伤口的血路。
“何竟值得去爱?”这或许是每一个在信仰道路上经历过失望与背叛的人,心中都会浮现的疑问。耶稣对犹大的爱是如此的深沉,甚至在知道他即将背叛之后,依然给予他最后的关怀。然而,这份深爱却换来了最彻底的辜负。这让我们不禁反思,爱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当我们付出真心却被践踏,真诚相待却被辜负时,我们是否还能坚持那份无条件的爱?
客西马尼园的橄榄树,直到今天仍然在月光下轻轻摇动,每一片银色的叶子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永恒的夜晚:当光明主动走进阴影,当圣洁拥抱污秽,当爱向深渊伸出蘸满恩典的手,最苦涩的背叛就酿成了救赎的美酒。我们如今掰开的每一块饼,都在重演那个蘸饼的瞬间——它不是定罪的印记,而是恩典的邀请函,邀请每一个在黑夜中迷失的“犹大”,转身看见那颗预示新生的晨星,正在努力穿透层层黑暗。
当我们纪念最后的晚餐,我们不只是在怀念一顿普通的饭,更是在深深地默想这份极致的爱和极深的苦难。愿我们在耶稣充满怜悯的眼神中,学会去爱,不是因为对方值得,而是因为上帝先如此深爱了我们。愿这份爱,能够引领我们走出内心的黑暗,走向光明,并激励我们以同样的爱去对待他人,即使面对背叛与伤害,也能坚持那份看似“不值得”的爱。因为唯有爱,才能真正驱散黑暗,带来真正的救赎与和平。

保龄球🎳听道笔录和心得
17.4.25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诗巫西教区联合崇拜【青少年大会】柳子駿牧师分享《越活越假好累喔》

假装

智慧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