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方向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 十月 06, 2016 无论是谁在考虑人生方向时,第一步都应该是知道自己向往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喜欢别人怎样回忆自己?你看什么为有价值的?很显然的,如果你连向往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就不会期待有任何结果。在这些重大问题上 教会的信仰、生活与工作的根据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圣经--神的话。因此,不论我们做什么,都得回到圣经去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诗巫西教区联合崇拜【青少年大会】柳子駿牧师分享《越活越假好累喔》 - 六月 20, 2024 2024年6月2日参加诗巫西教区在·砂拉越科技大学的联合崇拜/圣餐礼拜。 崇拜开始时柳牧师说他非常的荣幸参与我们诗巫西教区的联合主日崇拜,他说看到主日的早上有这么多从各地方来的弟兄姐妹和还有这么多的年轻人,他说他想这是大概不只是马来西亚,可能是全世界的华人少有的这么大型的联合主日联合崇拜,要先给我们大家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鼓励。 牧师引用马太福音第六章里这一段经文里面耶稣就讲到当时候的犹太社会里的人觉得一个人敬虔的人会有三件事情表达他们活出来很敬虔的样子,第一个就是代表施舍,第二个是代表祷告,第三个是代表禁食,那也就是说,那些法律赛人或者是撒都该人,他们只要做了这三件事情,不管他们私底下生活是怎么样的,比如说他们在家里打太太或者在家里和小孩关系不好,只要他有施舍,只要他有祷告,只要他有禁食,做好这三件事情,就是在当时候的社会的犹太人,就会觉得给你竖起一个大拇指觉,得你很棒,很敬虔,你是一个很敬虔的人。让我们看马太福音6章2-4节,这三段经文就是信息的主题,经文里耶稣就针对这三件事情来跟我们分享到底为什么我们信仰就是在刚开始信主的人敬拜会举双手,但是奇怪的他们越信越久越来越没有感觉,最后到了一个地步,就越信越假,最后只剩下礼拜天来做做样子而已。 那为什么信仰到后来会变成这样子?我们先来看第二节到第四节,再看五节-八节的祷告,我们最熟悉的耶稣就教导我们怎么祷告,所以中间有一大段是主祷文我们就跳过主祷文,接下来16节到18节讲到了我们禁食,就在当时候犹太社会,只要你做这三件事情所有人会对你竖起大拇指,觉得你非常的敬虔,就是施舍,祷告和禁食。耶稣就分别用这三段经文来处理这三件事情而且我们会发现,这三段的经文同样都有在句子上面的结构,这三段经文里有相同的结构第一个他都会说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所以第二节说你在施舍的时候,再来你在祷告的时候,再来你禁食的时候。第一个结构一开始都会说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第二个结构就是你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第三个结构说你做这件事情的错在哪里?因为他故意叫人的荣耀,真正神要你用什么正确的态度的时候,你要左手不要让右手知道,祷告的时候要进去内屋,然后禁食的时候不要洗头洗脸,不要让人看出样子,所以我们看每一段经文都有一模一样的结构,你在做什么事情,你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那他们错在哪里那正确应该怎么做? 这几件事情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信主的人,越信越信到后来,不... 阅读全文
假装 - 三月 05, 2025 05032025圣灰礼拜 假装 以赛亚书 58:1-12 黄敬胜牧师 一、前言:道德的要求 *道德是信仰和生活的规范以及真正的虔诚,也就是说虔诚必须表达在道德上,因此只有能产生道德结果的虔诚才可以被接受。 二、禁食的真相 *拘泥于宗教仪式,活在三重罪里: .得罪邻人 .得罪自己 .得罪耶和华 宗教形式主义是种假装: 1、寻求神流于表面, 强逼神成就自私的欲望。 2、习惯性的信仰生活, 成为灵性麻痹。 3、信仰价值观混乱, 以宗教条规约束人。 三、真正的虔诚 1、表现在对邻舍的态度上。 2、表现在自己身上。 3、对耶和华的虔诚。 禁食就是 1、服侍人 2、服侍神 四、结论:被掳的傻子 *律法的本意:爱——道德实质的要求。 *请关爱你周围的环境和人事。 不要只停留在一个神圣的身份上, 而不去做一个神圣的人和神圣的事。 --------------------------------- 心得 《假装》 以赛亚书 58:1-12 以赛亚书 58:1-12,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信仰的真谛——它绝非外在的宗教仪式,而是内在道德的真实体现。道德是信仰与生活的准绳,真正的虔诚,必须在道德层面得到深刻的彰显。 经文中的以色列人,身披麻衣,禁食祷告,却用锁链捆绑饥饿者,压榨工人。他们的虔诚,不过是装点门面的虚伪,是欺骗神,也欺骗自己的假象。他们拘泥于宗教形式,却深陷得罪邻里、伤害自身、得罪耶和华神的三重罪恶之中。他们寻求神,只是流于表面,强迫神满足其私欲,习惯性的信仰生活使他们灵性麻痹,信仰价值观混乱,并以宗教条规束缚他人。 先知以赛亚尖锐地指出,真正的禁食,不是肉体的空虚,而是打开心灵的粮仓。当我们卸下宗教的外衣,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圣殿金顶的光芒,更是邻舍眼中的泪光。被债务压弯的脊背,比任何教堂的穹顶都更接近天堂;孤儿寡母的叹息,比任何管风琴的共鸣都更能触动神的心灵。 真正的虔诚,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邻舍的态度,即解除不公的重轭,将食物分享给饥饿者,接待无家可归的穷人,为赤身者提供遮蔽;其次,是对自身,即反省内心,忏悔罪过;最后,是对神的虔诚,即真心敬畏神,顺服神的旨意。 真正的禁食,既是服侍人,也是服侍神。律法的本质是爱,是道德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神圣的身份上,而不去践行神圣的言行。我们应关爱周围的环境和人们,将信仰融入实际行动中。 信仰的本质... 阅读全文
智慧无价 - 四月 05, 2025 06042025 大斋期第五主日/圣餐礼拜 智慧无价 经文:传道书2:12-26 讲员:黄敬胜牧师 …………………………………………………………………… 感言: 智慧的价值与虚空:在爱中寻得知足 传道书第二章(12-26节)以其冷静而深刻的笔触,审视了人类孜孜以求的智慧及其所带来的价值。牧师信息分享开篇的引言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名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其核心在于点明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地方,往往也伴随着与之对立的负面存在。这似乎暗示了人类社会固有的复杂性和二元性,也为后续对智慧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传道者首先着力“衡量智能”(传道书二12-17)。他承认智慧相较于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智慧使人能够更好地辨别是非,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然而,传道者敏锐地观察到,智慧并非万能。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无论是智慧人还是愚昧人,最终都将面临相同的结局——死亡(传道书2:15-17)。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有见识,最终都无法逃脱生命的终结,都会被后人遗忘。这使得智慧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传道者不禁发出疑问:既然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那么智慧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揭示了智慧的第一个“硬伤”:它无法克服人类共同的命运——死亡。 紧随其后,传道者进入了“不解之思”(传道书二18-23)。他进一步探讨了智慧带来的另一个困境:辛勤劳碌所积累的财富和智慧的成果,最终往往要留给后人。更令人感到困惑和“意难平”的是,这个继承者很可能是愚昧的,无法理解和珍惜前人所付出的努力。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财产的继承或许是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是“正确”的。然而,从情感的角度而言,这对于那些殚精竭虑、运用智慧创造财富的智慧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落和不公。他们付出的心血,最终可能被不肖子孙挥霍殆尽,这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不甘。这种努力与结果之间的错位,以及对未来不可控的深深忧虑,构成了智慧的第二个“硬伤”。 传道书的小结精辟地概括了上述思考:智慧固然具有实用的价值,但其存在两个无法回避的“硬伤”——智慧与愚昧终归于相同的结局(传道书15-17),以及努力与回报之间常常存在的错位,这使得智慧本身并不能带来终极的满足感和永恒的价值(传道书18-23)。正如《虚空中的光芒:从劳碌到安息》一文所言,传道者以锐利的目光审视人生,发现智慧与劳碌竟如日...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