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循圣、立己树人

​📖 正心循圣、立己树人:听道笔录与心得

讲员: 黄敬胜牧师

经文: 马太福音 22:37-39;路加福音 10:25-37;马太福音 5:13-16

主题: 正心循圣、立己树人

………………………………………………………………

听道心得

​我们恩道家的成团指导黄敬胜牧师的讲道清晰地围绕“正心循圣、立己树人”展开,其核心是基督信仰中“爱神与爱人”这两条最大的诫命。

​1. 对“正心循圣”的反思

​牧师强调,我们不能只关注我在社会中的功能,而要关注我在神里的价值和使命。这一点给我很大的触动。现代人普遍被世俗价值观所裹挟,追求地位、财富、成功,将人生的价值等同于社会功能。然而,当这些外在功能消失时,人的价值感也随之崩塌。

“正心循圣”提醒我,我作为上帝的创造,我的价值是神圣、且来自上帝的恩典。对上帝的完全之爱是一切行动的动力和基础。如果心不正,不以神为中心,那么我的“善行”可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理,或受限于规定,最终像祭司和利未人一样,眼睁睁看着需要帮助的人却袖手旁观。只有心循圣(以神圣洁的爱为准绳),才能真正活出使命。

​2. 对“立己树人”的实践

​“爱人如己”被牧师通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带入现实层面,将爱的标准从“谁配得我的爱”(谁是我的邻舍)转变为“我有没有主动去爱”(我有没有做别人的邻舍)。

最大的挑战是“规条”和“人性的排斥”对良善的约束。 我经常会发现自己也像祭司一样,因顾虑太多(怕麻烦、怕受损失、怕被误会),或因偏见(不喜欢某些人),而将爱隔绝。

​牧师的教导是:

  • 爱不是一种模糊的情感,而是一种主动的行动。
  • 立己树人,先“立己”:先把自己活成(防腐、调味)和(照亮、指引)。
  • 后“树人”:借着好行为把光照在人前。这里的好行为不再是宗教律法的束缚,而是出于爱上帝而产生的一种生命流露

​总结

​恩道家成年主日的这篇讲道将基督徒的生命目标归纳为:对神,尽心爱戴,正心循圣;对人,主动去爱,立己树人。我愿意作出**“大决定”**:将焦点从追求世俗功能转向上帝的使命,以神完全的爱为根基,主动去成为身边人的邻舍,让我的行为能够荣耀天上的父。

———————————————

​听道笔录

​(一) 引言:大议题——作人的问题

​成团指导黄敬胜牧师以一句古语开篇,强调了“树人”的重要性: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种粮食,解决一年温饱)。
  •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种树木,提供长久资源)。
  •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栽培人才,影响一生和社会的进步)。

核心观点:

  1. 教会与社会的进步仰赖人才的栽培。 就像种树一样,你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投入心力去“种人”。
  2. 模式决定结果。 在好的模式(榜样、教导)下,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正直的人;错误的模式则会培养出不正常的人。
  3. 大议题: 作人不仅是自身的问题,也关乎你如何以身作则去影响和栽培他人。我们当从父母、师长、教会、社会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举止取舍

​(二) 大道理:最大的诫命与爱的实践

​1. 最大的诫命 (马太福音 22:37-39)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便有一个律法师出来试探耶稣,问:“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的回答:

  • 第一且是最大的: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对神)
  • 其次也相仿: “要爱人如己。”(对人)
  • 总结: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牧师指出,旧约律法十诫可以概括为:前四诫对神(爱的比重占4/10),后六诫对人(爱的比重占6/10)。这说明了神对看得见的人有更高的爱与关怀要求

​2. 谁是我的邻舍? (路加福音 10:25-37)

​律法师试图“证明自己有理”,追问耶稣:“谁是我的邻舍呢?”这背后可能有几种心态:

  • ​他做不到“爱人如己”,希望耶稣也认同这要求太高,没人能做到。
  • ​他只爱自己的同族人(犹太人),认为“邻舍”只限于自己人。
  • ​他不明白谁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一个比喻——好撒玛利亚人来回应,这是充满智慧的“机会教育”。

  • 故事背景: 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下坡路,多强盗),被强盗打伤,衣服被剥去。
  • 三个路人:
    • 祭司: 他担心接触尸体(不洁净)会触犯律法,影响事奉,选择“从那边过去”。
    • 利未人: 他也有宗教身份,虽然律法对他的限制没祭司严格,但他同样选择了“从那边过去”。
    • 撒玛利亚人: 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素来不和,但只有他动了慈心,包扎伤口,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带到旅店并付钱照顾。

牧师的提问与反思:

  • ​祭司和利未人并非没有良善,但他们的宗教律法和规条显然约束了他们的善良
  •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否也受到“规定”或“文化”的约束,导致我们的良善被埋没?

重点提醒:

  • 不要用耶稣的教导去压别人,而是要放在自己的生命上,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做得不够好。
  • 律法师问谁是邻舍,但耶稣问:“这三个人中,谁是那落在强盗手中之人的邻舍呢?”——我们不能只关注谁是我的邻舍(被动),而应该问自己:我有没有做别人的邻舍?主动)。

​(三) 结语:大决定——完全奉献与尽心服事

​1. 爱的基础与行动力

  • 对上帝的完全奉献之爱,是我们行动的动力。
  • ​爱上帝,必然就会产生对人的爱,爱人就如同爱上帝所造的形象。
  • 先爱上帝,其次爱人,这是信仰的一切基础。没有对上帝的爱,人就容易迷失,失去方向。

​2. 基督徒的使命 (马太福音 5:13-16)

  •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在世界上的功能,而要关注我在上帝眼中的价值,以及上帝所赋予的使命
  • 使命: 正心循圣(对神),立己树人(对人)。
    • 正心循圣: 关注上帝的赋予的使命,不应只注重世界的价值观。
    • 立己树人: 实践伦理责任。
  • 你们是世上的盐: 盐的功能是调味、防腐。基督徒要保守自己的纯正,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 你们是世上的光: 光的功能是照明、指引。
    •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 真正的爱: 爱人一开始可能是一种心念,但必须落实到行动。虽然我们无法喜欢所有人,但要学会慢慢接纳,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光。

大决定: 完全奉献给上帝,尽心服事身边人。


保龄球🎳听道笔录和心得分享

美景恩道堂成年主日/基督君王主日

23.11.2025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爱不罕见~廖雅慧老师音乐见证分享会

一段故事,两颗心

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