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去?》
14.09.2025
听道心得:《为何要去?》
经文:以赛亚书6:8-10
讲员:林忠诚牧师
《为何要去?》
林忠诚牧师以以赛亚书 6:8-10 为基础,以“为何要去?”为题,向我们发出了一次直击心灵的挑战,核心正是神主权的呼召:“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 这篇信息不仅阐明了“去”的迫切性,更清晰地界定了每一个信徒回应呼召的不同层次与深刻动机。
一、回应“去”:从普遍性到专注性的委身
牧师的讲道提醒我们,“去”绝不是少数全职事奉者的专属任务,而是所有信徒对爱的普遍性回应,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 日常生活的“去”:以爱为驱动的见证
这种“去”是随时随地、多方面的实践,是每一个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对神的忠心。它是以爱为核心的行动,包括:
- 资源上的奉献: 献上时间、体力、金钱。
- 见证上的渗透: 在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活出基督的样式。
- 教会内的委身: 在服事岗位上尽忠,建造基督的身体。 我们每一个信徒,都是神所差遣的使者,用爱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的见证。
2. 更专注的“去”:全时间献身
这是对呼召更彻底的回应,如先知以赛亚般回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它挑战我们放下个人计划,将一生全然献上,成为牧者、宣教士、社工等,在最需要的地方以专业的身份和全心的投入去回应神的使命。这种全然委身,是神在寻找愿意作特别器皿的人。
二、为何要“去”:世界的困境与爱的逻辑
牧师进一步探讨了“为何要全时间献身去?”这一核心问题,其答案直指时代的需要与神救赎的计划。我们“去”的动力,不是看果效,而是看神主权的命令和对失丧世界的爱。
1. 世界正在“不行了”
世界的困境是去的事实基础。牧师犀利地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看似富足却灵里极度贫乏的时代。过去人受“缺乏的苦”,而现在许多人因物质富裕而**“自高自大,认为不需要神”,陷入“七想八想、七做八做(乱来)”的罪恶与混乱中。这种心灵的富足与属灵的贫穷**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宣讲真理的工作更为迫切。
2. 去,即使“没有果效”也要去
最发人深省的是,神差遣以赛亚时,同时预言了百姓的硬心:“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宣讲信息可能**“没有果效”**的可能。然而,去,是出于对神旨意的顺服,也是爱的彰显:
- 指出世界的错: 去,是为了宣讲真理,指出现代社会因骄傲和罪恶而产生的偏差。
- 预备人心: 宣讲本身就是在预备人心,为未来的复兴打下基础,这是神奥秘的工作。
3. 爱的逻辑:一人相信也值得
事工的价值绝不能仅以人数多寡衡量。牧师强调,神的心意不在于数字,而在于爱的彰显——即使只有一人因神的话语而回转,也值得我们献上全部。 这提醒我们,每一个灵魂在神眼中都无比宝贵。
三、反思与回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这篇讲道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信仰生活。我不能再以“全时间事奉是别人的责任”为借口而冷漠退缩。神的呼召是普遍的,要求我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工作见证上,都真正地**“去”**,以爱来回应。
更深层次的挑战是,当神再次发出“谁肯为我们去?”的呼召时,我是否愿意像以赛亚那样勇敢地回应:“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无论神呼召我的是日常的忠心还是全然的摆上,我都愿祷告自己能敏锐于神的声音,放下自身的恐惧和舒适,带着从神而来的爱与能力,坚定地**“去”**!因为,神为了爱我们,道成肉身,祂先来了,我们“去”的使命正是参与在神已开始的救赎行动中。
林忠诚牧师《为何要去?》讲道的核心与精髓,内容覆盖了:
- 经文核心: 以赛亚书 6:8-10 中神圣的呼召(“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与先知以赛亚的回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 “去”的两种层次: 日常生活的“去”(时间、金钱、见证等)和全时间献身的“去”(牧者、宣教士等)。
-
“去”的三个主要原因:
- 世界败坏:从“缺乏的苦”到“富裕后的迷失/骄傲/罪恶”。
- 指出世界的错:宣讲真理本身就是见证,即使看似“没果效”。
- 爱的价值:即使一人信主也值得(灵魂的宝贵)。
- 神学基础: 源于神对世界的爱与基督的“道成肉身”(神先来了)。
- 个人应用: 对日常见证的忠心以及对全时间呼召的开放和顺服。
保龄球🎳听道心得分享
14.09.25/恩道堂。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