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无价
06042025 大斋期第五主日/圣餐礼拜 智慧无价 经文:传道书2:12-26 讲员:黄敬胜牧师 …………………………………………………………………… 感言: 智慧的价值与虚空:在爱中寻得知足 传道书第二章(12-26节)以其冷静而深刻的笔触,审视了人类孜孜以求的智慧及其所带来的价值。牧师信息分享开篇的引言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名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其核心在于点明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地方,往往也伴随着与之对立的负面存在。这似乎暗示了人类社会固有的复杂性和二元性,也为后续对智慧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传道者首先着力“衡量智能”(传道书二12-17)。他承认智慧相较于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智慧使人能够更好地辨别是非,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然而,传道者敏锐地观察到,智慧并非万能。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无论是智慧人还是愚昧人,最终都将面临相同的结局——死亡(传道书2:15-17)。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有见识,最终都无法逃脱生命的终结,都会被后人遗忘。这使得智慧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传道者不禁发出疑问:既然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那么智慧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揭示了智慧的第一个“硬伤”:它无法克服人类共同的命运——死亡。 紧随其后,传道者进入了“不解之思”(传道书二18-23)。他进一步探讨了智慧带来的另一个困境:辛勤劳碌所积累的财富和智慧的成果,最终往往要留给后人。更令人感到困惑和“意难平”的是,这个继承者很可能是愚昧的,无法理解和珍惜前人所付出的努力。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财产的继承或许是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是“正确”的。然而,从情感的角度而言,这对于那些殚精竭虑、运用智慧创造财富的智慧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落和不公。他们付出的心血,最终可能被不肖子孙挥霍殆尽,这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不甘。这种努力与结果之间的错位,以及对未来不可控的深深忧虑,构成了智慧的第二个“硬伤”。 传道书的小结精辟地概括了上述思考:智慧固然具有实用的价值,但其存在两个无法回避的“硬伤”——智慧与愚昧终归于相同的结局(传道书15-17),以及努力与回报之间常常存在的错位,这使得智慧本身并不能带来终极的满足感和永恒的价值(传道书18-23)。正如《虚空中的光芒:从劳碌到安息》一文所言,传道者以锐利的目光审视人生,发现智慧与劳碌竟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