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从失落的生命里, 看见神的爱

图片
30032026 从失落的生命里, 看见神的爱惜。 经文:約拿书4:9-11 杨正治牧师 一、人需救恩,因为生命失落。 生命迷失和堕落, 没有盼望和平安, 充满罪恶和灭亡。 √ 第一章,船主和水手因为迷失而从没有平安,神拯救迷失的外邦人。 √约拿因为落水失去盼望的约拿,神安排一条大鱼吞下约拿,拯救约拿。 √ 第二章,约拿在鱼腹中向耶和华———他的神祷告。 √约拿宣告说:“救恩出于耶和华”。 √ 第三章,约拿简化信息和缩短传道的工作, 神却使用简化的信息令迷失的尼尼微城信服神,全国上下回转离开恶道。神拯救尼尼微城。 √ 第四章,神教导迷失的约拿, 要打破他的传统框架思维。传统框架:「惟犹太人配得救恩, 尼尼微恶人不配, 而且神的公义和审判要彰显在尼尼微城的恶人。」 √ 第四章也安排了蓖麻,虫子和东风。约拿因为蓖麻为他挡风遮太阳,约拿就喜悦这一棵有毒的蓖麻。后来神安排了虫子咬这棵蓖麻,蓖麻枯干了。约拿愤愤不平到求死。 【拿4:9-11】 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 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 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 第四章,神教导迷失的约拿,要打破他的传统框架思维。神再次更新改变约拿,约拿谦卑自己把神的管教与不堪回首的过去记录在约拿书中。 90年代,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是一只秃鹰等待一个饥饿的小女孩死去,并以她的尸体为食。 1994年普立兹新闻摄影奖颁给凯文卡特(Kevin Carter),他得奖的作品是在苏丹大饥荒中拍到的。 照片里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小女孩, 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她的身后站着一只秃应」。 ·他回答说:“拍完这张照片我就等不及要走了, 因为我要赶飞机...” ·来电者说:“我告诉你那天有两只秃鹰。另一只拥有照相机。” 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拍摄,却没有时间去挽救女孩的生命。 他被称为“踩着小女孩的生命痛苦而成名”的“冷血之人”。 反思: 1.我们是那第二秃鹰吗?还是我们致力于活出神的爱惜,去触摸别人的生命? 2.求主赐我们有属灵的洞察力,可以察觉失落的生命。 二、神的爱惜犹如救恩临到。 第一章,救恩临到船长和水手(外邦人)。 第二章,救恩临到掉进海水的约拿。 第三章,救恩临到尼尼微全城...

异教通婚

图片
异教通婚,即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婚姻,是一个涉及信仰、法律、文化和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马来西亚等多元文化社会,伊斯兰教的特殊法律地位,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伊斯兰教的特殊性与皈依的影响 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根据伊斯兰教法,穆斯林女性只能与穆斯林男性结婚,而非穆斯林若要与穆斯林结婚,通常需要皈依伊斯兰教。皈依伊斯兰教不仅是一个宗教仪式,更带来法律和生活上的重大改变:  ~ 身份转变: 在国民登记局和宗教局注册为穆斯林,获得新的身份证,信仰栏注明“伊斯兰教”,并且必需要更改姓名。  ~ 遵守伊斯兰法律: 必须遵守马来西亚各州的伊斯兰法律,包括日常生活、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 子女归属: 未满18岁的子女自动成为穆斯林。  ~ 脱离信仰的限制: 在马来西亚,脱离伊斯兰教可能会面临法律制裁。  ~ 遗产继承与丧葬: 离世后,非穆斯林家人无法继承遗产,必须以伊斯兰仪式安葬。 异教通婚的挑战与后果 异教通婚可能带来诸多挑战和后果:  ~ 法律冲突: 民事法庭和伊斯兰法庭在处理婚姻和家庭事务时,可能产生冲突。  ~ 文化差异: 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家庭,在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 家庭关系: 异教通婚可能导致与原生家庭关系的疏远。  ~ 子女教育: 子女的宗教教育和文化认同可能成为家庭矛盾。  ~ 遗产继承: 穆斯林配偶去世后,非穆斯林家庭成员在遗产继承方面可能面临法律障碍。 伊斯兰教的宣教策略与基督教的观点 伊斯兰教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包括通过婚姻促进信仰扩展。基督教《圣经》强调婚姻的神圣性,主张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关系,并提醒信徒不要与非信徒“同负一轭”(《哥林多后书》6:14)。 给基督徒的建议  ~ 在考虑异教通婚之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彼此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法律规定。  ~ 尊重彼此的信仰和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避免冲突。   ~ 与教会领袖牧者、家庭成员和专业人士沟通,寻求指导。  ~ 基督徒在选择配偶时,应以信仰为重,寻找属灵上契合的伴侣。  ~ 坚定信仰,清楚自身信仰立场,避免因感情而妥协信仰。  ~ 寻求属灵指导,与牧师、教会领袖...

从“我”到“我们”!

图片
从“我”到“我们”! 经文:加拉太书2:1-10 讲员:曾健伟牧师 1.有智慧的沟通 是达到合一的必备条件 新译本 V1-V2:过了十四年,我再次上耶路撒冷去,这次是和巴拿巴,并且带着提多一同去的。我是顺从启示去的;在那里我对他们说明我在外族人中所传的福音,私下讲了给那些有名望的人听,免得我从前或现在都白跑了。 *说明=沟通 *私下先达成共识 *避免白费功夫 为了促进合一,你可以做什么? 2.合一是建立在福音的基础上, 却不是出于人的影响力。 新译本 V6:至于那些被认为有名望的人(无论他们从前怎么样,都与我无关;神不以外貌取人),他们并没有给我增加什么。 *有名望的人.... # 不被人所影响 福音的权威/福音的完整性呼召 "what they were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added nothing to me" *神不以外貌取人 神不偏待人 "God shows no partially" 3.合一绝对少不了圣灵的动工, 以及人的顺服。 新译本 V7-V10:反而因为看见我受托传福音给没有受割礼的人,就像彼得受托传福音给受割礼的人一样,(因为运行在彼得里面,使他作受割礼者的使徒的那一位,也运行在我里面,使我作外族人的使徒,) 又知道我蒙了神的恩,那几位被誉为柱石的雅各、矶法和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伸出右手互相许诺,我们要到外族人那里去传福音,他们要到受割礼的人那里去传福音; 只是要我们记念穷人, 这本来也是我一向热心作的。 *看见 圣灵的工作 "worked through Peter" "worked also through me" *伸出右手互相许诺 接纳和认可 "they gave the right hand of fellowship to" *只是要我们记念穷人, 这本来也是我一向热心作的。 共同的异象 "remember the poor & I was eager to do" …………………………………………………………………… (心得) 从“我”到“我们”:福音合一的智慧与挑战 加拉太书 2:1-10 记录了保罗与耶路撒冷教会领袖的一次关键会面。这次会面不仅确立了保罗的...

你当警醒迎主( 13)

图片
16032025 你当警醒迎主( 13) 哥林多前书3:10-15、启示录 20:11-15 邱智祥牧师 大结局=基督审判台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一)主的再来 1.再来的预言 2.再來的地點 3.再來的時間 4.(二)主再来的预兆 1. 宗教 2. 政治、军事 3. 经济 4. 自然环境 5. 福音传播 6. 科学知识增长 7. 以色列复国 8.圣殿的建立 9. 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 10. 外邦人的日子 (三)敌基督 (四)假先知 (五)歌革之战 (六)教会被提 (七)基督审判台 (八)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一)基督的审判台基督审判台是审判信徒的地方 1. 审判的必要信徒要按各人所行受审(林后5:10) 2. 审判的时间被提之后,千禧年之前 ~ 地上有七年大灾难 ~ 天上有信徒的审判 3. 审判的内容 (1)生活要受审判凡人所说的闲话,句句供出来。太12:36 (2)工作要受审判救恩已完成,拯救仍进行。可16:15-16 *有人工作只求上帝喜悦-金、银、宝石 *有人工作只喜欢凭血气-草、木、禾秸 4. 审判的结果 同样得救,同样被提,结局不同有人得主的称赞,而荣耀有人却被主责罚,而羞辱 *未信者,应反省,悔改求告主名。 *已信者,应反省、省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是金、银、宝石,或是草、木、禾秸。 (二)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启20:7-15 1. 撒旦被释放v7 (1)撒但的性质不改变 ~ 无底坑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 撒但经过被囚一千年,理应痛心,悔改前非, 然而释放后,岂再诱惑世人, 一心背叛,敌对上帝。 (2).人再受撒但的试探 ~ 一千年标准环境生活, 无忧无虑,丰富安定。 ~ 人虽虔诚敬拜,事奉, 但不都出於诚心。 ~ 一经试验就失败,证明人心的恶性,平安优异的生活, 不能改变人性。 2. 列国受迷惑及结局 v8-10 *迷惑的列国:歌革.玛各--代表地上不敬拜上帝的国 *攻击的对象:圣徒的营--圣地 *蒙爱的城--耶路撒冷 *背叛的结局:地狱的火湖 *地狱的痛苦: (1)是硫磺的火湖 (2)是昼夜受痛苦 (3)是永远受痛苦 3. 最后的审判-白色大宝座 启2011-15 (1)施行审判者 v11 「父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约5:21-22 白色大宝座-白色表明圣洁,公义意为审判是圣洁、公义 (2)施行审判的对象 v12 *无论大小 - 不分阶级 *不分男女老幼 *不...

生命的更新

图片
09032025 大斋期第一主日/少年主日 生命的更新 罗马书 12:1-2 苏子恒传道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罗马书 12:1-2) 为什么是要把身体献上呢? 要怎样献上呢? 这个事奉指的是什么呢? 怎样叫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呢? 心意要如何更新呢? 在不了解圣经的情况下放任自己的思想去推测, 可能会抓不到圣经中非常重要的信息。 先了解理论,再谈实践。 罗马书1章-11章(理论)、12章-16章(实践) 罗马书1-11章大纲 人类的罪恶(罗1:18-32) 上帝的公义审判(罗2:1-16) 犹太人与律法(罗2:17-3:8) 没有义人(罗3:9-20) 因信称义(罗3:21-31) 亚伯拉罕的榜样(罗4:1-12) 应许因信而实现(罗4:13-25) 因信称义的福(罗5:1-11) 亚当和基督(罗5:12-21) 对罪死,在基督里活(罗6:1-14) 义的奴仆(罗6:15-23) 律法的约束力(罗7:1-6) 律法与罪的关系(罗7:7-13) 灵与肉的交战(罗7:14-25) 在圣灵里的生活(罗8:1-17) 将来的荣耀(罗8:18-30) 不能隔绝的爱(罗8:31-39) 上帝拣选以色列人(罗9:1-18) 上帝的愤怒与怜悯(罗9:19-29) 以色列人和福音(罗9:30-10:4) 求告主名的必定得救(罗10:5-21) 以色列的余民(罗11:1-10) 外邦人得救(罗11:11-24) 全以色列都将得救(罗11:25-36) 学习福音 了解福音 经历生命的更新 确定自己是重生得救的人 有着胜过一切患难的信心 少年人~~考不好没关系,我的主已经复活了, 也正在为我预备将来的地方, 我就继续加油,成为一名忠心的基督徒学生,耐心地等候祂再来。 父母必须在孩子身边为耶稣作见证 将身体献上+心意更新=基督徒得对付自己的身体和心,才能经历更新的生命,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 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罗马书 12:1)=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 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罗9:4)=...

基础神学

图片
09032025 《基础神学》课程 ·第一课:何谓神学 *神学=学神 *Theology: Theo+Logos *神学:神+科学或教义式的研究 *有关神的教义或者对神的研究。 *阿奎那(Thomas Aquinas):神学是总体的科学,这科学把一切事情都放在上帝观点之下去看,这些事情包括论及和涉及上帝本身。 *查尔斯·贺智(Charles Hodge):神学是神圣的启示,是有”关神本质和我们与他之间关系的科学事实。 *威廉姆·阿穆斯(William Ames):神學的中心是「為神而活的教義或教導」。 *約翰·傅瑞姆(John Frame):神學是“人將神的話語應用在人生的每一個層面中。” *神学的两个角度或路线: 1、为学术取向, 2、为人生取向。 *一个对神学有许多知识和认知的人就是好的神学家。 *好的神学家未必是好人。 首要目标 *做神学的原因与作基督徒做一切事情的原因是一模一样:荣耀上帝和永远以祂为乐。 1、正确的教义 2、正确的行为 3、正确的情感  *神学包括宣道、传福音、护教学、敬拜、社会服务、 辅导学或讲道学。 *理论化或抽象化的主题:救恩论Soteriology、教会论Ecclesi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y、 圣灵论Pneumatology、基督论Christology、神论 Theology Proper、末世论Eschatology;  *圣经神学(圣经记录的救赎历史)、系统神学(圣经教导的逻辑安排)、历史神学(教会历史的教义发展) 及释经学/解经学。 神的启示 *定义:圣经是上帝赐予祂子民特殊启示的书面形式,包括了旧约和新约,为他们提供持久、永恒的见证,圣灵通过它将圣徒与复活升天的基督联合在了一起。 *罗马书1:20)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一般启示 *从造物主到救主:特殊启示 *4%神的启示方式:默示 ——————————————————————— 心得 基础神学 第一课:何谓神学 “神学”(Th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theologia”,意为“关于神的言论”或“对神的研究”。它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旨在探索和理解神圣的奥秘,以及神与世界、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基督教传统中,神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信仰的系统化阐释,更是指导信徒生活实践的指南。 何谓神学:多重...

摩西蒙召

图片
出埃及记3章-4章(查经笔录心得) 摩西蒙召从“我不能”到“神能”:摩西蒙召的启示 在出埃及记的开篇,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牧羊人摩西,在何烈山的荆棘丛中,遇见了那燃烧的荆棘,听见了来自神的呼召。这个呼召,不是对一个英雄的邀请,而是对一个充满疑惑和自我否定的普通人的召唤。 摩西的回应,充满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疑虑和借口。他质疑自己的身份:“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出3:11)他困惑于神的身份:“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出3:13)他缺乏自信:“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出4:1)他感到自卑:“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4:10) 这些“我不能”,何尝不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心声?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拒绝承担责任,拒绝回应神的呼召。然而,神的回答,却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 神对摩西说:“我必与你同在。”(出3:12)这简单的应许,是战胜一切恐惧的良药。神告诉摩西,祂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祂是那位超越一切限制的上帝。神赐予摩西行神迹的能力,手杖变蛇、手长大麻风、水变血,这些都是神大能的彰显,为了是让摩西和以色列人相信。神也为摩西预备了亚伦,作为他的代言人,解决了摩西口才的难题。 摩西的经历告诉我们,神的呼召,不是基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基于祂的恩典和信实。祂不在乎我们有多么完美,只在乎我们是否愿意顺服。当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我不能”,转而信靠神的“我能”,我们就能经历神的大能,成就祂的旨意。 生活转化:  * 从“我行”到“我不行”再到“神能”: 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才能经历神的无限。  * 全然信靠顺服神的呼召: 不因自己的软弱而退缩,而是凭信心向前。  * 带着敬畏的态度朝见圣洁的神: 明白神的圣洁和威严,才能更加谦卑顺服。 我们的神:  * 圣洁的神: 祂是圣洁的,配得我们敬畏和尊崇。  * 呼召人事奉的神: 祂呼召我们,不是因为我们优秀,而是因为祂爱我们。  * 拯救人脱离苦难的神: 祂是拯救者,祂要将我们从一切困境中拯救出来。  * 给人能力解决问题的神: 祂是全能的,祂能赐给我们力量,解决一切难题。 让我们学习摩西,放下自己的“我不能”,回应神的呼召,经历祂的大能,成为祂合用的器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