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智慧无价

图片
06042025 大斋期第五主日/圣餐礼拜 智慧无价 经文:传道书2:12-26 讲员:黄敬胜牧师 …………………………………………………………………… 感言: 智慧的价值与虚空:在爱中寻得知足 传道书第二章(12-26节)以其冷静而深刻的笔触,审视了人类孜孜以求的智慧及其所带来的价值。牧师信息分享开篇的引言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名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其核心在于点明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地方,往往也伴随着与之对立的负面存在。这似乎暗示了人类社会固有的复杂性和二元性,也为后续对智慧的探讨埋下了伏笔。 传道者首先着力“衡量智能”(传道书二12-17)。他承认智慧相较于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智慧使人能够更好地辨别是非,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然而,传道者敏锐地观察到,智慧并非万能。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无论是智慧人还是愚昧人,最终都将面临相同的结局——死亡(传道书2:15-17)。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有见识,最终都无法逃脱生命的终结,都会被后人遗忘。这使得智慧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传道者不禁发出疑问:既然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那么智慧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揭示了智慧的第一个“硬伤”:它无法克服人类共同的命运——死亡。 紧随其后,传道者进入了“不解之思”(传道书二18-23)。他进一步探讨了智慧带来的另一个困境:辛勤劳碌所积累的财富和智慧的成果,最终往往要留给后人。更令人感到困惑和“意难平”的是,这个继承者很可能是愚昧的,无法理解和珍惜前人所付出的努力。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财产的继承或许是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是“正确”的。然而,从情感的角度而言,这对于那些殚精竭虑、运用智慧创造财富的智慧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失落和不公。他们付出的心血,最终可能被不肖子孙挥霍殆尽,这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不甘。这种努力与结果之间的错位,以及对未来不可控的深深忧虑,构成了智慧的第二个“硬伤”。 传道书的小结精辟地概括了上述思考:智慧固然具有实用的价值,但其存在两个无法回避的“硬伤”——智慧与愚昧终归于相同的结局(传道书15-17),以及努力与回报之间常常存在的错位,这使得智慧本身并不能带来终极的满足感和永恒的价值(传道书18-23)。正如《虚空中的光芒:从劳碌到安息》一文所言,传道者以锐利的目光审视人生,发现智慧与劳碌竟如日...

专题:清明讲鬼

图片
04.4.25 专题:清明讲鬼 黄敬胜牧师 魔鬼 Devil 邪恶 Evil Devil: Live with Demon Evil is live. Live is evil. 《说文解字》: 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 从ム。 《周礼祭法》: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辞海》: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 ▶原始观念:人死后灵魂从肉体中分离出来变成鬼,回到祖先那里,以超自然力量继续左右人间,所以,鬼是人的延续。 ▶将人的特征投射到鬼身上,通过人认识鬼。 ▶“鬼字从人”:人鬼实质相同。 ▶魂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鬼文化观念发展的原始阶段一 >万物有灵的崇拜。 >万物有灵=万物皆神 >古代“鬼神”合称。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 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 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 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人神日鬼,天神日神 ▶“鬼”的诠释 >人死>鬼> ▶1、善鬼——>神(美好、善良) ▶2、恶鬼——>鬼(丑陋、凶恶) ▶鬼的形象--画鬼何难? ▶韩非子:“画鬼容易画马难” 鬼的原型 1、死人说。 2、异族丑人说。 3、类人动物说。 4、骷髅说。 5、 魅头神像说。 撒旦的来源 *撒但Satan;希伯来文: *对头:由里面产生的敌人。 *希腊文 Diabolos --> Devil污蔑者。 *原是神在创世前所创造的天使。 *背叛败坏以前的地位高贵。 *原是受造而受膏的基路伯。 *原是为神所派管理原始的宇宙。 撒但的背叛 *原因:撒但因心里骄傲而背叛神。 因关注自己的美丽而骄傲。在乎自己的荣光而败坏。 *目的:圣经记载撒旦背叛神的目的和动机是高举自己,与地位、权能、野心等有关, 至终想与神同等,受人敬拜。 背叛时五次说“我要”(赛十四13-14) 1、我要升到天上:地位。 2、我要高举我的宝座权能。 3、我要坐在聚会山上;名份。 4、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欲望。 5、我要与至上者同等:野心。 撒但背叛的过程: 1、撒但手下三分一之的天使, 跟随他背叛神,成了空中的邪灵。 (启十二4、9,星代表使者)。 2、当时地上的活类也参与背叛, 后来成了地上和海中的污鬼邪灵。  撒但国度的组织 1、撒但自己———启十二9 “撒但”:旧约有35次,新约38次。 ...

悲伤者有福了

图片
经文:悲伤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马太福音5:4,德文经文直译)  拥抱破碎,寻得安慰:耶稣第二福的深刻启示,耶稣的第二道祝福——“悲伤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在追逐即时满足的现代社会中显得格外引人深思。 世俗价值观往往将悲伤视为软弱的象征,鼓励人们逃避负面情绪,追求表面的快乐。 然而,耶稣的这句看似悖论的话语,却揭示了悲伤并非人生的诅咒,反而是通往更深层次幸福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看似一切皆可拥有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在物质和成就的追逐中迷失,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那些专注于功名利禄的人,常常在失去重要事物时才幡然醒悟,发现自己用拥有的换取了更多所缺乏的。 人生的本质在于其局限性,我们无法同时拥有所有渴望之物。 那些怀揣美好理想的人,也终将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发现自己与理想中的自我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正如齐克果所言,我们常常会悲伤地面对那个“可能成为的自己”。  在一个力求抹平一切负面情绪的社会氛围中,悲伤的人常常感到格格不入。 失去挚爱仿佛被剥夺了悲伤的权利,任何情绪的流露都可能引来旁人的不适甚至疏远。 人们不愿与悲伤产生关联,仿佛它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使得悲伤者倍感孤立,无法坦诚地面对内心的痛苦。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背负着“不曾真正活过”的隐痛。 他们选择逃避面对童年的匮乏、情感的缺失,因为那会触及难以承受的伤口。 他们试图通过外在的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却发现内心愈发空洞,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 直到某一天,他们才惊觉自己从未真正活过,与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连接,因为他们害怕一旦触及那份深藏的痛苦便会崩溃。  在这样的困境中,人们内心深处渴望一种真实的生活,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允许悲伤的存在。 他们渴望在充满失落的严酷现实中,依然能够体验到丰盛的生命。 他们渴望正视自身的有限,却又憧憬无限的幸福。 他们认为这需要超越悲伤,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  耶稣的第二道祝福,正是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人类困境。 它并非仅仅指向失去亲人所带来的悲痛,更涵盖了为失去的童年、破灭的理想、逝去的爱情以及未曾实现的自我而产生的深沉哀伤。 恰当的哀悼逝者,以及为生命中的各种失落而悲伤,对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哀悼会导致“悲伤之病”,使人陷入无尽的怨恨和自责,最终走向“更...

从失落的生命里, 看见神的爱

图片
30032026 从失落的生命里, 看见神的爱惜。 经文:約拿书4:9-11 杨正治牧师 一、人需救恩,因为生命失落。 生命迷失和堕落, 没有盼望和平安, 充满罪恶和灭亡。 √ 第一章,船主和水手因为迷失而从没有平安,神拯救迷失的外邦人。 √约拿因为落水失去盼望的约拿,神安排一条大鱼吞下约拿,拯救约拿。 √ 第二章,约拿在鱼腹中向耶和华———他的神祷告。 √约拿宣告说:“救恩出于耶和华”。 √ 第三章,约拿简化信息和缩短传道的工作, 神却使用简化的信息令迷失的尼尼微城信服神,全国上下回转离开恶道。神拯救尼尼微城。 √ 第四章,神教导迷失的约拿, 要打破他的传统框架思维。传统框架:「惟犹太人配得救恩, 尼尼微恶人不配, 而且神的公义和审判要彰显在尼尼微城的恶人。」 √ 第四章也安排了蓖麻,虫子和东风。约拿因为蓖麻为他挡风遮太阳,约拿就喜悦这一棵有毒的蓖麻。后来神安排了虫子咬这棵蓖麻,蓖麻枯干了。约拿愤愤不平到求死。 【拿4:9-11】 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 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 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 第四章,神教导迷失的约拿,要打破他的传统框架思维。神再次更新改变约拿,约拿谦卑自己把神的管教与不堪回首的过去记录在约拿书中。 90年代,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是一只秃鹰等待一个饥饿的小女孩死去,并以她的尸体为食。 1994年普立兹新闻摄影奖颁给凯文卡特(Kevin Carter),他得奖的作品是在苏丹大饥荒中拍到的。 照片里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小女孩, 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她的身后站着一只秃应」。 ·他回答说:“拍完这张照片我就等不及要走了, 因为我要赶飞机...” ·来电者说:“我告诉你那天有两只秃鹰。另一只拥有照相机。” 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拍摄,却没有时间去挽救女孩的生命。 他被称为“踩着小女孩的生命痛苦而成名”的“冷血之人”。 反思: 1.我们是那第二秃鹰吗?还是我们致力于活出神的爱惜,去触摸别人的生命? 2.求主赐我们有属灵的洞察力,可以察觉失落的生命。 二、神的爱惜犹如救恩临到。 第一章,救恩临到船长和水手(外邦人)。 第二章,救恩临到掉进海水的约拿。 第三章,救恩临到尼尼微全城...

异教通婚

图片
异教通婚,即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婚姻,是一个涉及信仰、法律、文化和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马来西亚等多元文化社会,伊斯兰教的特殊法律地位,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伊斯兰教的特殊性与皈依的影响 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根据伊斯兰教法,穆斯林女性只能与穆斯林男性结婚,而非穆斯林若要与穆斯林结婚,通常需要皈依伊斯兰教。皈依伊斯兰教不仅是一个宗教仪式,更带来法律和生活上的重大改变:  ~ 身份转变: 在国民登记局和宗教局注册为穆斯林,获得新的身份证,信仰栏注明“伊斯兰教”,并且必需要更改姓名。  ~ 遵守伊斯兰法律: 必须遵守马来西亚各州的伊斯兰法律,包括日常生活、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 子女归属: 未满18岁的子女自动成为穆斯林。  ~ 脱离信仰的限制: 在马来西亚,脱离伊斯兰教可能会面临法律制裁。  ~ 遗产继承与丧葬: 离世后,非穆斯林家人无法继承遗产,必须以伊斯兰仪式安葬。 异教通婚的挑战与后果 异教通婚可能带来诸多挑战和后果:  ~ 法律冲突: 民事法庭和伊斯兰法庭在处理婚姻和家庭事务时,可能产生冲突。  ~ 文化差异: 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家庭,在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 家庭关系: 异教通婚可能导致与原生家庭关系的疏远。  ~ 子女教育: 子女的宗教教育和文化认同可能成为家庭矛盾。  ~ 遗产继承: 穆斯林配偶去世后,非穆斯林家庭成员在遗产继承方面可能面临法律障碍。 伊斯兰教的宣教策略与基督教的观点 伊斯兰教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包括通过婚姻促进信仰扩展。基督教《圣经》强调婚姻的神圣性,主张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关系,并提醒信徒不要与非信徒“同负一轭”(《哥林多后书》6:14)。 给基督徒的建议  ~ 在考虑异教通婚之前,双方应充分了解彼此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法律规定。  ~ 尊重彼此的信仰和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避免冲突。   ~ 与教会领袖牧者、家庭成员和专业人士沟通,寻求指导。  ~ 基督徒在选择配偶时,应以信仰为重,寻找属灵上契合的伴侣。  ~ 坚定信仰,清楚自身信仰立场,避免因感情而妥协信仰。  ~ 寻求属灵指导,与牧师、教会领袖...

从“我”到“我们”!

图片
从“我”到“我们”! 经文:加拉太书2:1-10 讲员:曾健伟牧师 1.有智慧的沟通 是达到合一的必备条件 新译本 V1-V2:过了十四年,我再次上耶路撒冷去,这次是和巴拿巴,并且带着提多一同去的。我是顺从启示去的;在那里我对他们说明我在外族人中所传的福音,私下讲了给那些有名望的人听,免得我从前或现在都白跑了。 *说明=沟通 *私下先达成共识 *避免白费功夫 为了促进合一,你可以做什么? 2.合一是建立在福音的基础上, 却不是出于人的影响力。 新译本 V6:至于那些被认为有名望的人(无论他们从前怎么样,都与我无关;神不以外貌取人),他们并没有给我增加什么。 *有名望的人.... # 不被人所影响 福音的权威/福音的完整性呼召 "what they were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added nothing to me" *神不以外貌取人 神不偏待人 "God shows no partially" 3.合一绝对少不了圣灵的动工, 以及人的顺服。 新译本 V7-V10:反而因为看见我受托传福音给没有受割礼的人,就像彼得受托传福音给受割礼的人一样,(因为运行在彼得里面,使他作受割礼者的使徒的那一位,也运行在我里面,使我作外族人的使徒,) 又知道我蒙了神的恩,那几位被誉为柱石的雅各、矶法和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伸出右手互相许诺,我们要到外族人那里去传福音,他们要到受割礼的人那里去传福音; 只是要我们记念穷人, 这本来也是我一向热心作的。 *看见 圣灵的工作 "worked through Peter" "worked also through me" *伸出右手互相许诺 接纳和认可 "they gave the right hand of fellowship to" *只是要我们记念穷人, 这本来也是我一向热心作的。 共同的异象 "remember the poor & I was eager to do" …………………………………………………………………… (心得) 从“我”到“我们”:福音合一的智慧与挑战 加拉太书 2:1-10 记录了保罗与耶路撒冷教会领袖的一次关键会面。这次会面不仅确立了保罗的...

你当警醒迎主( 13)

图片
16032025 你当警醒迎主( 13) 哥林多前书3:10-15、启示录 20:11-15 邱智祥牧师 大结局=基督审判台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一)主的再来 1.再来的预言 2.再來的地點 3.再來的時間 4.(二)主再来的预兆 1. 宗教 2. 政治、军事 3. 经济 4. 自然环境 5. 福音传播 6. 科学知识增长 7. 以色列复国 8.圣殿的建立 9. 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 10. 外邦人的日子 (三)敌基督 (四)假先知 (五)歌革之战 (六)教会被提 (七)基督审判台 (八)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一)基督的审判台基督审判台是审判信徒的地方 1. 审判的必要信徒要按各人所行受审(林后5:10) 2. 审判的时间被提之后,千禧年之前 ~ 地上有七年大灾难 ~ 天上有信徒的审判 3. 审判的内容 (1)生活要受审判凡人所说的闲话,句句供出来。太12:36 (2)工作要受审判救恩已完成,拯救仍进行。可16:15-16 *有人工作只求上帝喜悦-金、银、宝石 *有人工作只喜欢凭血气-草、木、禾秸 4. 审判的结果 同样得救,同样被提,结局不同有人得主的称赞,而荣耀有人却被主责罚,而羞辱 *未信者,应反省,悔改求告主名。 *已信者,应反省、省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是金、银、宝石,或是草、木、禾秸。 (二)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启20:7-15 1. 撒旦被释放v7 (1)撒但的性质不改变 ~ 无底坑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 撒但经过被囚一千年,理应痛心,悔改前非, 然而释放后,岂再诱惑世人, 一心背叛,敌对上帝。 (2).人再受撒但的试探 ~ 一千年标准环境生活, 无忧无虑,丰富安定。 ~ 人虽虔诚敬拜,事奉, 但不都出於诚心。 ~ 一经试验就失败,证明人心的恶性,平安优异的生活, 不能改变人性。 2. 列国受迷惑及结局 v8-10 *迷惑的列国:歌革.玛各--代表地上不敬拜上帝的国 *攻击的对象:圣徒的营--圣地 *蒙爱的城--耶路撒冷 *背叛的结局:地狱的火湖 *地狱的痛苦: (1)是硫磺的火湖 (2)是昼夜受痛苦 (3)是永远受痛苦 3. 最后的审判-白色大宝座 启2011-15 (1)施行审判者 v11 「父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约5:21-22 白色大宝座-白色表明圣洁,公义意为审判是圣洁、公义 (2)施行审判的对象 v12 *无论大小 - 不分阶级 *不分男女老幼 *不...